系統背景:
近年來,煤礦高瓦斯礦井的在數量不斷增加,如何加強安全生產,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擺到了國家各級主管部門和領導的面前。我們在分析近期幾個煤礦發生的特大事故時發現:
(1) 地面與井下人員的信息溝通不及時;
(2) 地面人員難以及時動態掌握井下人員的分布及作業情況,進行精確人員定位;
(3) 一旦煤礦事故發生,搶險救災、安全救護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為此,如何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如何準確、實時、快速履行煤礦安全監測職能,有效進行礦工管理,保證搶險救災、安全救護的高效運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國家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我們認為提升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以災害預防、搜救為主要目標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間,煤炭工業電子信息化建設在“九五”發展的基礎上,圍繞煤炭工業改革發展的戰略任務,以信息和知識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核心,結合煤炭工業實際需要,重點進行煤礦生產安全監測監控、自動控制與企業管理系統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已納入安全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日程。為此,北京凌強科技有限公司在總結射頻識別技術經驗的基礎上,采用煤礦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動態目標識別器及本質安全型標識卡,開發設計了 “煤礦井下人員監測及井下定位跟蹤管理系統”。上述管理系統把尖端的遠距離射頻識別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有機結合,解決了該系統產品應用于煤礦井下的設備安全運行、網絡數據通信、數據的遠距離傳輸、信號轉換接口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將為煤礦井下人員監測、控制和監測和跟蹤管理,以及生產統計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必將有力地推動了煤礦企業的經濟發展。
井下定位系統設計原則:
1) 實現煤礦井下作業人員進出的有效識別和監測監控,使管理系統充分體現“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動化”,實現數字礦山的目標。
2) 為煤礦管理人員提供人員進出限制、考勤作業、監測監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發生煤礦安全事故,通過該系統立刻可以知道該作業面工作人員及其數量,保證搶險救災和安全救護等搜救工作的高效運作。
3) 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可擴容性、易維護性和易操作性。
系統設計特點:
設計井下坑道地理信息地形圖,可無極放大、查詢坑道各處的各種資料、信息,如放火及救援、生產設備分布信息、坑道環境信息、人員分布信息等。主要坑道安裝監控設備,也可以將提前拍下的坑道環境的實圖存儲到地形圖上,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查詢資料。
如果發生安全事故,查詢系統可知坑道內人員的數量名單、進出口位置、事故發生位置,久遠設備位置等信息,保證搶險救災的高效運作。
具體特點如下:
1) 高度自動化。系統能自動檢測井下坑道人員經過該監測點的時間、地點信息,并自動實現對人員的考勤作業、統計及監測管理。
2) 先進的通信系統。安裝在煤礦井下各通道的無線信息采集設備,實時將采集到的信息傳送到井下專用處理傳輸分站,并通過井下現場總線(RS485或DPSK)實時向地面的網絡服務器傳送相關人員通過的數據,整個過程無需人為干預。
3) 完備的數據統計與信息查詢軟件。系統軟件具備專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包括工人通過坑道的信息采集和統計分析系統,考勤作業的統計與管理分析系統,顯示并打印各種統計報表資料,為高層管理人員的查詢與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4) 系統的安全、穩定、可靠性設計。系統產品采用坑道壁掛式設計,保證系統在惡劣的環境下能連續正常運轉,并提供斷電后2小時的供電電源。
5) 完善的異常情況(包括無卡非法進入、無效卡、失效卡、黑名單卡進入)報警呼叫系統配置。
井下人員定位監測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