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白天上班、夜晚休閑購物已經成為大多數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城市夜間經濟也獲得了蓬勃發展。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城市夜景照明作為提升城市夜間品位、促進夜間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成為各地政府關心的話題。北京、上海、杭州等很多城市都制訂了相應的城市夜景整體或區域規劃,并不斷地投入、建設,很多城市的夜間景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應地,如何結合色度學原理,組合光的不同顏色、色溫和顯色指數,營造和諧、符合定位的城市夜景氛圍,也成為夜景照明設計的重要課題。
1 色度學原理
1. 1 顏色的內涵
人眼感知的顏色是環境照明條件和物體反射特性綜合作用的結果。在人類漫長的歷史文化演進過程中,各種顏色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一般地,紅色表示熱情奔放,藍色表示冷靜安寧,綠色表示平和自然,$表示古典高貴,白色表示潔凈典雅。
顏色的情感內涵具有生理學上的基礎。研究表明,不同光色對人的血壓、心率、良導絡和褪黑素等有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人的不同心理變化。
對于夜景照明來說,使用不同的顏色及其顏色組合,能夠表達建( 構) 筑物的特質, 增加建( 構) 筑物的戲劇性和歷史性,在滿足視覺感官和精神上的需要的同時,對人群產生不同的心理暗示、情緒引導和行為趨向,造成人群心理上的崇敬感、滄桑感、冷漠感或親切感,情緒上的愉悅感、平靜感或壓抑感,從而造成行為上的逃避或者被吸引。
1. 2 顏色三要素與混色原理
明度( lightness )、色調( hue ) 和彩度( chroma) 是顏色的三要素。明度可以理解為光刺激對人眼形成的明暗感覺,光源發光或者物體反射的亮度越高,則明度越高; 色調即顏色彼此區分的特性,包括紅、黃、藍、綠等,分別對應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即以主波長區分色調; 彩度即顏色的鮮艷程度( 飽和度) ,各種單色光的彩度最高。
圖1 CIE1931 色度圖
圖1 為CIE 標準色度圖,其中,翼型曲線上的點為單色光,并標注有波長,曲線上的點對應的顏色飽和度最高。E 點( x = y = z ) 為等能白點(Equal Energy White Point)。翼型區域內顏色均可由單色光和白光混色得到,白光的比例越大,顏色的彩度越低。例如,M 點的顏色可由P 點和E 點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但M 點顏色的彩度不如P 點,P點對應的波長是顏色M 的主波長。同樣地,白光也可由P 點和Q 點顏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目前世面上主流的白光LED 就是用藍色LED 芯片激發$熒光粉混光獲得。
1. 3 色溫
色溫( color temperature) 概念基于黑體輻射理論。假定一純黑物體,能夠吸收任何波長的入射輻射,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不同溫度的黑體,輻射出的光譜是不同的。不同溫度的黑體的發光的色坐標可以在色度圖上形成一條曲線( blackbodylocus) ,如圖2 所示。當輻射源在溫度T 時呈現的顏色與黑體在某一溫度Tc時顏色相同,那么我們將黑體的溫度Tc稱為該輻射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事實上,除白熾燈以外的大多數現有的光源,光譜與黑體相差甚遠,當光源顏色與黑體在某一溫度下的顏色最接近時,我們把該黑體的溫度用來表示光源的色溫,并稱之為相關色溫( correlated colortemperature,CCK, 以下按慣例, 簡稱色溫)。因此,相關色溫并不是一個點,相等色溫的點連接起來,可以形成一系列等( 色) 溫線( lines ofcONSTant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如圖2)。
彩光以色調( 或波長) 表示, 白光以色溫表示。
圖2 CIE1931 坐標系中的黑體軌跡與等色溫線
近年來,色溫對人眼視覺效能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一般認為,高色溫的光源,短波成分比例較高,在較暗環境下對光效有一定的加成。
1. 4 顯色指數
顯色指數反映了光源對物體顏色呈現的程度。
顯色指數越高,光源對物體顏色的反映越真實。一般來說,光源光譜成分越復雜( 特別是連續光譜) ,顯色指數越高。經過幾百年的進化,人類對太陽光、火光等熱輻射源的適應程度最高,所以白熾燈等熱輻射光源的顯色指數會很高,而單色光對物體顏色的呈現會很差。表1 為常用光源的顯色指數。
表1 各種常用光源的常規顯色指數
2 夜景照明色度學設計
每一建( 構) 筑物都有其特定的用途,這種用途賦予建筑與眾不同的內涵。在夜景照明設計過程中,照明設計師必須了解色度學原理,遵循色度學設計原則,充分考慮建( 構) 筑物的定位,選擇合適的顏色和顏色搭配,利用合適的色溫和顯色指數的光源,將光色的內涵與建( 構) 筑物的內涵統一起來, 完美呈現建筑的特質, 達到真正美化建( 構) 筑物的作用。
2. 1 顏色選擇
一個普遍的原則是,在夜景照明設計中,應把握基色與靚點、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慎用彩光。一般來講,一個區域內的夜景照明,是為該區域內夜間景觀環境提供能表現該區域特色的基調。過多的彩光,會使區域內顏色雜亂,令人目不暇接,甚至引起感官的錯覺。沒有基色,沒有整體感,就體現不出特色。但是,完全沒有彩光,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沒有新鮮感。對于特定的區域,在少量的建( 構) 筑物適當采用彩光照明,可以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于不同用途的建( 構) 筑物,應選擇不同的光色。中國傳統建筑, 因其形態獨特, 層次明顯,且多用$的油彩,應選擇$或暖白等光色,營造古典高貴的氣質。對于現代化建筑,應以白光為主,突出檔次,凸顯典雅和大氣。對于娛樂場所所在的建筑,可以適當采用紅光或藍光組合,營造寬松休閑的氛圍。光色的運用還應充分考慮文化禁忌。比如,建筑物頂部,一般不考慮使用綠光。
另外,從節能上考慮,所選光色與建( 構) 筑物顏色應盡量相近,提高反射亮度,減少照明功耗;從保護古建的角度考慮,古建照明設計應盡量少用藍光或短波輻射比例大的光源,避免短波長加速建筑材質老化; 從人的舒適角度考慮,面向住宅的光束盡量不要使用藍色或短波輻射比例大的光源,避免對人眼的損傷。
2. 2 顏色搭配
根據顏色的三要素和混色原理,對于需要提供顏色鮮艷的彩光的場合,應盡量避免白光混入彩光中,因為白色會沖淡彩光,使得彩光飽和度降低,達不到要求的效果。同樣, 黃光( 或暖色光, 下同) 和藍光的搭配使用應慎重,尤其避免黃光和藍光的交叉布燈。同一建筑體上的黃光和藍光進入眼球,會在視網膜上進行混光,但是又無法得到純凈的白光,只能形成灰暗、骯臟的視覺效果。如果非要同時設計藍光和黃光,藍光和黃光在建筑物上分布的截止線應清晰,盡量避免混光,如杭州的雷迪森大酒店照明設計,黃光和藍光涇渭分明,在近人尺度只看見黃光,在較遠尺度下,建筑底部被其它建筑物遮擋,只看見藍光,避免了混光后的負面效果。
2. 3 色溫選擇
對于單一建( 構) 筑物, 色溫種類應在2 ~ 3種,以兩種為宜。選擇色溫超過三種,就會產生凌亂的感覺。一般地,對于高大建筑,底部近人尺度以暖色為主,營造溫暖氛圍,吸引行人進入,中部以上尺度色溫可提高,從遠處看,建筑物亮度增加,更加現代化,更顯氣派。
對于小區、公園等場所內的庭院燈,一般環境比較昏暗,根據中間視覺理論,宜采用較高色溫的白光光源替代高壓鈉燈光源,增加視亮度。
夜景照明工程實施后,燈具之間色溫不一致的情況并不鮮見。從光源來看,應注重品質的把關,同一種光源色溫不一致的現象應盡量避免。陶瓷金鹵燈的顏色一致性優于一般的石英金鹵燈,在客觀因素允許的情況下,可優先采用陶瓷金鹵燈。特定的色溫值對應的是一條等色溫曲線, 對于白光LED,可考慮以中心色度坐標加上合適的色容差框定色溫范圍, 避免同批次同一色溫LED 的色差現象。
2. 4 顯色指數選擇
夜景照明可以是對日景的提升,也可以是對日景的顛覆。對于造型優美、特點突出的建( 構)筑物整體或局部,應選擇顯色指數高的光源,加強對建筑機理、形態的表現,對白天景觀效果進行提升。對于工業景觀、歷史建筑等破舊的建( 構) 筑物,無需表現其局部細節和真實性,則可使用顯色指數較低的光源,例如鈉燈、單色LED 等,塑造一種與白天完全不同的效果。
3 結論
城市夜景照明設計方法多樣,靈活度大。從色度學的角度來看,顏色選擇應符合建筑定位和節能舒適原則; 顏色匹配應遵循色度學混色原理,使顏色搭配和諧; 色溫選擇應考慮觀察尺度和亮度加成;顯色指數選擇應從夜景和日景的關系出發,通過不同顯色指數的光源照明,提升或顛覆日景,達到夜景照明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