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WIntel聯盟稱霸PC芯片市場的英特爾很早之前就涉足互聯網、移動市場的意愿,而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興起后,英特爾急需在這里實現突破,這對于英特爾的發展來說可謂迫在眉睫。
說到困難,英特爾賴以成功的X86架構成為降低能耗的拖累,不過英特爾多年在研發上的投入也將加快突破的步伐。
Wintel聯盟瓜分PC天下 運營利潤超40%的巨頭
在傳統PC巨頭中,英特爾的營收和戴爾等PC廠商相差不遠,但其手握著4倍的凈利潤,這也就是英特爾和微軟的Wintel聯盟被常年指責壟斷PC行業利潤的原因。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聯盟關系并不牢靠,雖然兩家企業分享了絕大多數的利潤,但雙方絕對不是什么密切伙伴,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微軟甚至把英特爾當作最強大的競爭對手看待。
但隨著英特爾芯片成為主流,IBM、康柏等公司廣泛采納英特爾的處理器和Windows系統。事實上,正是當時主流PC廠商的支持成就了Wintel聯盟。
在和微軟達成事實性的聯盟后,英特爾第三任CEO格羅夫從1985年開始從存儲器業務向微處理器全面轉型,而英特爾在1992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
直到今日,微軟在個人PC桌面操作系統的市場上幾乎沒有對手,而英特爾也占據80%以上的PC級CPU市場。兩加企業的營業利潤率都超過了35%,與此同時,PC廠商的營業利潤率只能在10%徘徊。
大量的收入維系著英特爾對研發的投入和市場的推廣。而英特爾研究院的成立也在很長的時間保持著技術的領先。
勝在制程工藝和芯片設計的雙向優勢
說到英特爾的成功之道,就是設計工藝技術同制程工藝技術的雙向領先。
英特爾從制程工藝上,從1998年進入的250納米工藝逐步發展到0.13微米、90納米、65納米、45納米和32納米,每一步都領先行業一個階段。英特爾采取和主流制程工藝不同的策略,錯開了主流半導體廠商的規格。比如跳過了60納米這個階段。
如此一來,英特爾產品在同類競爭中擁有巨大的功耗優勢。而在芯片設計上,英特爾同樣不斷推出全新的架構。這個方面,英特爾延續了其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的摩爾定律。
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當價格不變時;或者說,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兩倍以上。摩爾定律在不斷的被英特爾公司實現的同時,也給英特爾新品發布贏取了更多的收入。
而英特爾則嚴格按照鐘擺規律來推出新的技術。制程工藝的革新和新的芯片架構的發布往往是相隔一年。奇數年英特爾改進自己的工藝,偶數年改進自己的架構。
在制程工藝的配合下,英特爾在同AMD的競爭中贏得優勢。AMD在多個季度虧損后,不得不選擇分拆半導體工廠而不再和英特爾全面競爭。2008年,AMD宣布將旗下芯片制造業務分拆成立Global Foundry公司。
技術帶來市場這一理論在英特爾的發展過程中有著深刻的體現。
對于和AMD的常年競爭中,英特爾占據80%市場和高額的利潤,而AMD則常年虧損,只是在拿了英特爾賠償后實現盈利。規模效應在這一市場體現無遺。
2000年前后開始向移動市場轉移未有實質成果
在PC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后,英特爾很早就開始向互聯網發展,并在2000年前后開始收購許多公司尋找PC處理器之外的市場,不過隨著英特爾出售手機業務幾近失敗。
當時英特爾花了超過100億美元進行收購。貝瑞特任CEO時就宣布全面進入互聯網領域,并在微處理器性能提升的同時,關注功耗和便攜性,收購后的業務也涉足手機芯片市場。
但這些業務部分出現不佳的營收,之后逐漸被分離。其中,英特爾在2006年以6億美元的價格將手機芯片業務XScale出售給Marvell。后者今日成為僅次于德州儀器的第二大智能手機處理器制造商。
除了硬件領域外,英特爾在近年也開始在軟件和系統領域開始尋找移動終端的平臺。Moblin操作系統就是其主要嘗試,意在移動市場也可以使用X86架構。但Moblin在推出后并沒有獲得太多終端廠商在商業上的重視,之后只要和nokia合作推出MeeGo。
不過再一次,因為諾基亞自身的問題。MeeGo發展出現一定的停滯,而諾基亞則把手機翻身的希望放在微軟的Windows上。
整體架構調整降低功耗 進入移動市場直面ARM競爭
X86架構在提升計算性能的同時為PC使用提供了多媒體處理能力,滿足了PC市場的需求,而妨礙英特爾進入低功耗市場的主要原因仍是X86架構。日前,英特爾CEO歐德寧宣布將全力降低產品功耗,而ARM直面競爭。
在降低功耗的努力中,英特爾推出了凌動系列,這也是后來英特爾投入在上網本類終端的主要產品,不過其功耗仍然打不到ARM產品的級別。
目前英特爾一個 筆記本芯片的功耗在35瓦到40瓦,而歐德寧的目標則是將這個平均值將為15瓦,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將控制在5瓦以下。
這對于英特爾來說是巨大的改變,這也意味著英特爾將繼續提升制造工藝到14納米。
英特爾的優勢來自于自身巨額的研發投入,前不久英特爾發布了3D立體的晶體管,而14納米工藝也將在未來出現,目前英特爾全面使用的32納米技術已經領先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