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現雛形
水電表自動抄報、家政服務人員隨時“預訂”、要上醫院“居家候診”、要上餐廳在家“點單”……借助物聯網" title="物聯網">物聯網技術,這些智能化的生活場景正逐漸化為現實。記者從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獲悉,作為中國首個物聯網智慧社區,金橋碧云智慧社區一期項目本月完成驗收,到今年年底,碧云社區的居民們就可以體驗 “智慧社區”帶來的種種便利生活——
“大管家”服務 碧云智慧社區的每個家庭將擁有一個貼心的“大管家”,“大管家”其實是一個大小相當于普通紙質筆記本的平板電腦,可安裝在門旁,也可擺放在桌上,采用無線網絡信號。“大管家”與社區事務服務中心電子窗口銜接,居民可在“碧云大管家”查詢政府便民服務辦事流程,了解醫院、學校、出行天氣、道路狀況等信息。居民還可通過“碧云大管家”在社區餐廳進行訂位和訂菜,預訂活動場所和活動器械等。
居家候診 上醫院排隊費時費力,能否居家候診?智慧社區里,人們只需在網上掛號,讓手機排隊。等輪到自己就診時,趕到醫院就行。
智能IC卡" title="IC卡">IC卡 智能社區里的居民將擁有一張功能強大的IC卡,這張卡融合磁條、CPU、RFID三種介質,可以將銀行卡、公交卡、門禁卡、員工卡、消費卡諸多功能合為一體,讓錢包里的卡越來越少。
而這些,只是智能社區的一部分。這個規劃5年的智慧社區建設還包括智能停車場、智能交通、智能環保等各個環節。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一切皆有可能。
從概念走入生活
記者觀點 “十二五" title="十二五">十二五”開局之年,物聯網已成為國際新一輪信息技術競爭的關鍵點和制高點。加快發展物聯網產業,不僅是各地提升信息產業綜合競爭力、培育新增長點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區別于傳統社區,碧云智慧社區開始實現城市管理、政府職能以及社會服務的“智慧化”。這一獨特而鮮明的特征體現在社區服務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兩個層面。社區服務的提供者有預見性地了解到居民的需求,主動將精準的信息和服務,通過敏捷的手段推送給需要者;而社區服務的接受者則可以在社區內隨時、隨地、隨需地獲取各種服務。上海正在建設“智慧城市”,人們將從智慧社區中得到最直接的感受。
從碧云智慧社區的建設來看,物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正在走入我們的生活,變成生活中可以觸摸、可以運用的新技術。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帶給我們不僅僅是技術的變革和創新,它正在不斷催生出新的生產方式、新的交易方式、新的組織形態和新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