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上海浦東國際醫學園區正式奠基動工,上海發展高端醫療" title="高端醫療">高端醫療產業的布局進一步清晰。
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肖澤萍6月17日向記者表示:“三甲醫院特需病房所承載的高端醫療服務,分別向位于浦東和虹橋地區的兩大國際醫學園區集結,其中"交大系"進駐浦東,"復旦系"進駐虹橋。”
“推進上海現代醫療服務業向國際化一流水平發展”已被寫入上海醫改方案,并有其它條款配合予以保障。方案提出,剝離特需病房,把公立醫院的床位資源全部還給公眾。
但眾多“三甲”的院長對此保留意見,他們認為應該區分高端醫療和特需醫療,“交大系”的一位院長更表示,現階段公立醫院保留一定比例的特需醫療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高端醫療市場巨大
據測算,上海的醫療市場容量可達106億元左右,而目前上海全市醫療機構相關的收入僅為40億元左右,巨大的開發空間集中在高端醫療服務這一塊。
上海現有三級醫院34家,近鄰浙江省為30家、江蘇省45家。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朱正綱直言,高端醫療資源的供給與需求極不相稱。
如果考慮到旅游醫療的潛在需求,優質醫療資源更成為稀缺品。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新加坡百匯醫療集團中國及北亞地區醫院業務部總裁陳美蘭介紹,旅游醫療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08年行業總收入為400億-600億美元,預計2012年即可增長到800-1000億美元。
陳美蘭認為,上海定位于國際化大都市,優質醫療資源的集聚在中國名列前茅,開展旅游醫療的基礎很好。
上海市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副市長沈曉明曾表示,上海醫改的目標既包括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也包括使人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亞洲醫學中心城市。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邵建華表示,根據自身的特色,上海醫改的方針比國家更進一步,多項指標也都更為超前。“在確保基本醫療的前提下,應該加快發展高端醫療”。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鄔驚雷也指出,高端醫療服務必須是由高端醫療技術、高端人才以及高端服務模式組成,對于醫療服務行業有著引領性的作用。
爭奪優質資源
據悉,浦東和虹橋兩大國際醫學園區都由政府出資建設,前者還聘請了新加坡百匯醫療集團作為未來的管理方。但是高端醫療建設最為關鍵的高端醫療人才,還不得不倚重各大三甲醫院現有的專家和醫療骨干。
據了解,先期入駐浦東的上海國際醫院(即華山醫院東院),配備的全部是華山醫院教授級別的專家,門診采用預約制,手術和住院需求也會優先考慮。
知情人士介紹,上海市的考慮就是利用多點執業政策,讓三甲醫院的專家同時在國際醫學園區服務。上海市分管副市長沈曉明此前就曾透露,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把公立醫院的特需醫療剝離出來,財政給予一定補償。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鄔驚雷認為,新醫改擬探索推出多點執業政策,主要是為上級醫院好醫生下基層作政策鋪墊,以利于基層分享優質醫療資源。他建議國際醫學園區應采用市場化機制,全球招聘優秀醫學人才,而不宜以占用公立醫院高端人力資源為其主要策略。
多位三甲醫院院長紛紛表示,應該區分高端醫療和特需醫療。上海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賈偉平說,“高端醫療定位高、品質高、價值高,而特需醫療中除了這部分,還包括一般的非基本醫療服務。為很多沒有錢的普通人精心治療,也是公立醫院的責任。”
特需醫療對公立醫院的經濟貢獻亦毋庸諱言。朱正綱透露,目前瑞金醫院特需床位占比5.7%,產出效益占全院業務收入的7.2%。他表示,現階段公立醫院保留一定比例的特需醫療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