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智能手機一直是電信業的寵兒。從2007年蘋果推出了觸屏手機后,曾經代表了商務機的“智能手機”一詞便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即帶有觸屏功能的多功能手機。這類手機憑借超炫的大屏幕、極其強大的功能以及各種可供下載的新奇應用自美國掀起了一場風暴,四年來席卷全球,越刮越烈,甚至將曾經的手機業老大諾基亞也逼進了死角。
然而,就在運營商和用戶對智能手機的狂熱絲毫未減的上周,同樣是在智能手機的發源地美國,卻發生了一連串投資者“拋棄”智能手機運營商的事件。對于高歌猛進的智能手機界來說,這瓢冷水潑得很是令人深思。
投資客遠離智能手機
盡管世人喜歡將投機的頭銜扣在投資客的身上,但事實上,往往是這些目光敏銳的人最先發現一些大事的苗頭。比如世紀之交的科技泡沫就是從最為敏感的資本市場引爆的。因此,最近美國資本市場發生的一系列移動運營商遭遇冷遇的事更應引起業界人士的注意。
上周,一些小型的美國移動運營商開始遭遇投資者的“冷遇”,其中包括MetroPCS通信公司和Leap國際無線公司。此前這兩家公司曾經對投資者宣稱,智能手機將有效提振公司的業績,但事實并非如此。
8月2日,MetroPCS公布了讓華爾街倍感失望的業績,用戶增長低于分析師預期,但公司支出卻大幅增加。該公司管理層無奈地表示,盡管公司為發展智能手機用戶付出了高額的補貼,但那些拿著高端智能機的用戶忠誠度并不比低端智能機用戶高。這讓MetroPCS有了些許“冤大頭”的感覺。不管怎樣,投資者并不會體諒運營商的難處,資本市場對于表現不佳者的反饋是無情的。MetroPCS公布業績當日,股價下跌37%,第二日再跌11%,已經逼近了該公司經濟危機時的最低股價。同樣是8月2日,Leap公司也因為業績不佳導致股價下跌21%。轉日,Leap緊急公布一則稍顯正面的消息——相比于其他手機用戶,其智能手機用戶的離網率要低一些。但這則不痛不癢的“利好”顯然沒有投資者買賬,第二日,Leap股價繼續下挫30%。
盡管Leap和MetroPCS都是規模較小的運營商,其用戶普遍是對價格敏感的人群。在如今這種并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這樣的用戶更傾向于縮減通信開支。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智能手機的未來也許并不像電信業此前想的那樣“一片光明”。尤其是那些投入了巨資發展智能手機的小型運營商,有分析師稱“他們非常脆弱”。
智能手機增幅放緩
分析師稱,智能手機對運營商的業績提振效果不如預期正是近來投資者看衰美國移動業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用戶的心中,智能手機仍是無法抵擋的一大誘惑。但投資者看到的卻是運營商不得不為了發展更多用戶付出高昂的手機補貼,這無疑極大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即使是美國的移動通信巨頭Verizon無線公司也未能給投資者足夠的信心。7月22日,Verizon無線公布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的智能手機增幅減緩,而用戶相關的通信支出也出現了讓人不安的下滑現象。而美國第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Sprint Nextel的情況更糟。該公司第二季度流失了大量用戶,企業成本卻大幅增長。數據一經公布就引來了資本市場的迅速反應,一天之內,該公司的股價就下滑了24%之多。
在第二季度業績公布前,投資者還普遍對智能手機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但實實在在的數字顯示,智能手機并不是很“給力”。
實際上,華爾街的分析師們現在并沒有對智能手機的潛在巨大市場表示懷疑,他們思考的是,此輪智能手機風潮的最大贏家似乎并不是移動通信業,而是智能手機廠商。盡管在過去幾年中,智能手機一直被電信業視為增收的新銳力量,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智能手機同樣給移動行業帶來了很多難以承受的壓力。移動業正在重新思考一個問題——智能手機對于電信業究竟意味著什么?在用戶猛增的繁華背后,智能手機到底會給運營商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收入和利潤?
補貼成運營商心中的痛
一直以來,運營商都要靠高額的補貼獲取iPhone等智能手機的代理權。近日有研究機構稱,運營商支付給智能手機的補貼持續增加,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運營商的利潤。
穆迪投資者服務上月發布報告稱,過去三年,美國向大眾低價供應手機的補貼平均每部已經上升78%,達139美元,對于運營商來說,上升的補貼對利潤是一大威脅。
報告認為,在智能手機上,補貼的上升尤其明顯,現在美國無線手機月簽約合同中40%是智能手機。預付手機比率也明顯加速上升,與后付費用戶相比,預付費用戶擁有智能手機的人要少得多。例如,蘋果iPhone平均每部的補貼達450美元,幾乎是整個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
相比于智能手機補貼的上升,月服務營收增長卻不夠快。穆迪的高級副總裁Dennis Saputo說:“問題是ARPU增長的速度不及補貼成本,運營商將不得不提高月服務收費,否則利潤就會縮水。如果APRU增長無法與手機補貼增長持平,現金流將會惡化,信用評級也會因壓力而下滑。”他還指出,隨著低價手機市場份額上升,手機的平均補貼將會下滑。另外,Android手機的增加,也可能會降低補貼。
美國是最典型的市場。智能手機在美國已經風行了四年,如今來自不同廠商的眾多智能手機都在美國出售,各家運營商也都涉足了智能手機領域。目前看來,AT&T、Verizon和T-Mobile美國的情況相對好些。AT&T、Verizon擁有規模優勢,利潤率也比其他運營商好;T-Mobile美國手機款式少些,補貼負擔也低些。而Sprint-Nextel、Leap和MetroPCS由于利潤率較低,規模也小,很難承受高額的手機補貼。從數日前發生的投資者冷遇事件來看,這幾家的智能手機困境已經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