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信息產業,移動通信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那么,移動通信需求何在?技術演進近況如何?還面臨哪些挑戰?在昨天舉行的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發展論壇上,專家們就移動通信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
“移動通信的發展正處在轉折點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這樣定位移動通信的現狀,“它面臨更多的應用需求,但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資源和能源約束等挑戰,頻譜不足成為永恒的矛盾。”站在劇變的節點上,移動通信的需求、機遇、挑戰,都值得整個行業去深總結、細思量。
帶寬之缺:
忙時流量占全網一半
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完美結合帶來了大量的流量需求。2010年全世界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9.4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9%。與此相伴的是移動網絡流量的大幅攀升。2009年年底,移動數據流量開始超過移動話音,半年后,兩者之比為1∶1.5,預計2015年數據流量會比2010年增加26倍,其中60%可能是視頻。201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保持了100%的增長率,忙時數據流量占全網41%的帶寬,今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50%以上。
終端和應用的質變與量變不斷刺激著移動網絡的帶寬需求?,F在,終端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手機,“終端是手機和電腦的一個高度的結合體,它更加智能化”。華為(微博)公司中國區無線MKT副總工陸志宏表示。數據顯示,智能手機在2011年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1~9月產量突破7227.9萬部,市場份額增至22.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8個百分點。應用的方式也超越點對點模式。之前,不管打電話、發短信都是點對點的方式;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新興應用是典型的多點到多點的交流方式,比如微博、社交網絡,并且應用軟件的下載次數已經超過80億。
此外,移動通信本身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簡單的通信,它承載了更多的行業應用,比如醫療、社交、教育,它承載的內容越多,對移動帶寬的需求就越大。對此,鄔賀銓舉例,上海世博會期間,有上萬個攝像頭裝在公共汽車、卡車、應急車輛上,如果采用8Mbps的攝像頭,一小時將產生3.6GB的數據流量,如果半數的攝像頭每天累計傳送2分鐘,一個月將產生18TB的數據流量,這高于2007年全球移動數據總量。
資源之殤:
移動通信頻率明顯不足
站在劇變的節點,除了機遇,移動通信還將應對多種挑戰。其中包括節能、通信熱點擴散、高速運行中的穩定性等,但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最大的挑戰來自于頻譜資源的缺乏。
對此,鄔賀銓表示,移動通信頻率明顯不足,尤其是在TDD頻段。700MHz是LTE的黃金頻段,目前我國從廣播電視頻率中劃出來有一定困難。2.3GHz是全球規劃的TDD頻段,但目前仍需和歐洲等國家進行協調,在我國也面臨著與雷達業務的沖突,對此,他建議我國及早對該頻段的中長期使用進行協調。此外,我國城市人口密集,尤其在大城市,家庭基站的頻率規劃管理難度很大。
頻率缺乏只能往高頻走,這個辦法從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實際上卻帶來很大的困難。高頻段要開放,但開放代價越來越大。國外已經發現,當電視信號從模擬轉數字的時候,可以大大騰出空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年2月10日表示,將通過“全球無線網絡計劃”把無線頻譜資源利用率提升一倍以上,以滿足無線網絡的需要。
實際上,無線頻率的利用率很低,已經分配的頻率里面很多都沒有被利用,比如80M到5.8G頻率的利用率只有5%,如果可以實現基本頻譜結合利用的話,可以解決移動通信的頻率需求問題。
演進之快:
LTE有望3年后商用
令人欣喜的是,全球LTE網絡建設加快,商用進程起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透露,截至2011年6月,全球16個國家已經部署了28個LTE FDD商用網絡,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根據預測,到2012年年底商用網絡數量將達到81個。在終端方面,截至2011年6月,LTE終端款數達到137個,與上個季度相比增長了40%,數據類終端128款,雙芯片智能手機9款。在網絡建設、終端芯片、語音方案和業務模式逐漸成熟后,LTE有望在2014年開始快速增長,2014年年底實現用戶總數超過1億。
與此同時,TD-LTE技術試驗進展順利,已完成第一階段規模試驗,進入多模終端階段,國際化步伐加快,但在推進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問題。中國移動(微博)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TD-LTE要實現全球化,首先需要真正實現TD-LTE和FDD全面同步發展,從目前情況來看,TD-LTE的規模測試以及通信產品已經接近FDD商用初期的水平,但是在終端數量和種類上還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