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行業正處于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制造中心向創造中心轉型的重要歷史階段。整個產業需要大量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工程師,他們是中國半導體行業轉型的源動力。ADI 作為中國半導體生態系統中的一員,肩負著助力中國半導體行業轉型,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責任。因此,ADI 始終秉持著支持創新的企業文化,致力于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協助中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力求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ADI 公司副總裁鄭永暉先生在“2011 ADI 中國大學創新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上如是說。
為了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工程實踐素質能力的專業人才,ADI 自2006年開始陸續在各大高校舉辦基于ADI 產品及解決方案平臺的“ADI 中國大學創新設計競賽”(簡稱UDC)。作為ADI大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致力于鼓勵技術創新和培養本土人才的年度賽事,UDC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工程實踐素質,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對應用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火熱的作品展示現場
迄今為止,UDC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共吸引了全國百余所高校的萬名大學生和教師的參與。與往年相比,本次入圍作品涉及領域更加廣泛,涉及汽車電子、醫療電子、導航、航空、人機交互等領域,尤其是基于MEMS 應用領域的創新作品成為本次盛典的亮點。入圍作品在實用性、可開發性等方面均實現了新的突破,與現實生活中面臨的挑戰結合性更高。讓與會者深切感受到“厘米空間 創意無限”的深刻含義。
經過為期兩天的評審,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參賽隊憑借基于DSP 的兩輪動作模仿小車摘得最佳創意獎。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設計的基于DSP 的Z 源逆變風力發電系統、華中科技大學設計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以及武漢紡織大學設計的全方位太陽輻照度測量和分析系統分別斬獲一等獎。另外,本屆大賽特設的指紋識別以及二維條形碼掃描比賽項目由湖南大學參賽隊獲得,題目為基于BF592的QR 碼掃描器。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鄒琳、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的張華強、湖南大學的黎福海、重慶大學的周建林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陸熊分別獲得最佳指導教師獎。
鄭永暉先生表示:“ADI大學計劃啟動以來,通過設計競賽、聯合實驗室、實習計劃等靈活多變的校園活動形式,與中國的高等院校分享ADI四十多年來不斷地創新與工程設計經驗以及先進的科技理念。從今年的UDC獲獎作品上看,ADI的大學計劃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學生們的實際應用與創新能力在作品中已經有所體現。今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據鄭先生透露,ADI計劃以教師論壇或教師年會的形式進一步加強與各院校的聯系與合作,推動ADI在大學計劃中的不斷投入,深化雙方的合作。
ADI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合伙創始人Ray Stata先生則從多年來半導體產業演進出發,分析了客戶需求的不同發展階段對ADI人才組成的挑戰。Ray表示:“為了貼近并正確解讀客戶需求,ADI需要不同行業領域的專業人士的意見。過去兩年多以來,ADI吸納了多個領域的專家加入到,這為我們的組織架構進一步向前邁進增添了動力。”
Ray還指出,中國是亞洲最具成長動力的市場,多年來,ADI在中國市場保持不斷的投資,其中就包括人才的培養與吸收。ADI在中國的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本地團隊的成長,都促使ADI在中國吸納更多的高質量的本土模擬人才。這也是保證ADI持續不斷發展的一個因素所在。
ADI在中國的大學計劃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計劃,促進了ADI和中國教育與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UDC則為ADI與大學院校之間的合作搭建了完美的平臺,在傳遞ADI 人才理念的同時幫助ADI發掘人才,不僅為ADI,更是為中國的電子行業培養優秀的新生力量,進而促進整個行業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