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再次限定了電力應用的規范,提高了對今年光伏市場需求的預測,晶澳表示晶體硅轉化及薄膜電池使用將提高至21%。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認為我國的光伏需求(包括太陽能市場需求)將增長50%以上。“光伏創新研究中心”正是在這需求的增長中應運而生,不久之后,市場將出現有趣的演變,這顯然會帶來很多的定價機會和其他機會。
太陽能產能過剩,產業飽和,技術無法突破的質疑聲并沒有影響晶澳本年度的收益,相反,比較去年更是增長了十個百分比,持續經營業務收益看起來好于預期,對此,晶澳首席技術官劉勇表示,雖然面對重大的不利因素,企業的流動性得到增強,資產負債表有所改善,下游業務表現強勁,中游業務表現最好,上游業務也出現良好的改善,“總而言之,我認為這一成績是堅實的。”
對于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光伏發電成本減少的潛力之說,晶澳首席運營官謝健表示,“為了使太陽能發電具有競爭力,必須降低成本,增值整個價值鏈。創新手段和生產方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產品的高效生產,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途徑。材料的價格和質量同時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月3日,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晶澳太陽能在晶澳上海總部簽署“光伏行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據協議,雙方將聯合建立“光伏創新研究中心”。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戴寧表示,“技術物理研究所擁有一支優秀的人才團隊并積累了多年的研發經驗,晶澳的光伏產品制造技術世界領先,將雙方的優勢互補,將會實現互惠共贏。”
據悉,在過去兩年里,晶澳電池研發中心與上海技物所在晶硅電池研究方面已有廣泛合作,并在利用納米結構增強晶硅光吸收方面取得進展。本次雙方進行戰略合作并建立“光伏創新研究中心”,將在高性能硅基太陽電池技術、低成本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和第三代高效太陽電池探索研究,在相關關鍵技術上形成自主的知識產權,并將研究結果產業化;同時鍛煉一批具有較高理論和技術水平的青年工程師和科學家,在太陽電池研究和制造領域建立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團結合作精神的高水平國際團隊,為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中發揮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科技支撐和引領示范作用。
對于雙方如何實現互贏共惠的方式,戴寧繼續補充道,在國家法律法規范圍內,發揮各自在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構建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共同發展。加強科學儀器、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提高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晶澳充分發揮在資源、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技術物理研究所充分發揮在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技術和人才優勢。共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提高雙方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晶澳劉勇對于雙方的合作模式及今后的創新合作渠道,繼續補充道,“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上海技物所在基礎應用研究及實驗室小試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晶澳在現有晶硅電池制造業基礎與市場等方面的有利條件,共同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過程、新產品,實現工業化生產和應用。包括:聯合申報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項目,共享研究成果,加強人才和技術交流等。
未來,面對繁榮活躍的光伏市場和容量日益增大的細分市場,晶澳太陽能信心滿滿,他們表示將以更加長遠的目光,矢志以先進技術和產品為我國消費者實現移動的夢想,以非凡業績成為我國光伏太陽能產業的領跑者,一步步向成為社會期待的企業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