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8日,中國首個物聯網全產業鏈大會——第三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暨展覽會將在世博展覽館舉行。在此之前,第一屆物聯網大會以“會”為主,第二屆大會的展覽面積也只有100平方米左右。而今,第三屆物聯網大會以展會并舉的形式將展覽面積擴展至6000平方米。當規模性的展覽會成為行業展示的普遍要求,物聯網大會的歷程濃縮了這一產業的發展軌跡:物聯網,正從概念走向應用。
在此屆物聯網大會舉行之前,我國《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已正式頒布。《規劃》明確了加大稅收支持力度,增加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產業化專項等對物聯網的投入比重,鼓勵民資、外資投入物聯網領域等方針。作為一個朝陽產業,物聯網或將催生一個超過萬億元的市場,引得眾多處于轉型發展時期的企業爭相進入。
“目前較成熟的物聯網行業應用體現在智能交通(車聯網)、物品溯源防偽及智慧城市建設中,”物聯網大會主辦方負責人介紹說。正是這些物聯網技術的成功應用,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
1 智能交通疏通城市血脈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位于上海與長三角交通銜接的門戶位置,集聚了航空、高鐵、地鐵、自駕車、公交車、長途車、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共有56種換乘模式。如何保障樞紐車流有序集散,客流迅速換乘?一個集快速道路、地面道路與公共交通管理于一體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
上海世博會期間,世博園區經歷了24次單日超50萬人次的大客流,還遭遇了百萬人次的超大客流。面對嚴峻的交通壓力,上海交通保障部門能從容應對,綜合交通信息平臺功不可沒。今年的物聯網大會上,世界領先、國內最大、信息最全的上海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將首次以直觀形式向市民展示。
在上海馬路上開車,每行進四五百米就會觸發一個感應線圈。這些鋪設在道路暗處的小小線圈,向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傳回道路運行信息。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紅潔介紹說,通過各種線圈、微波、地磁、視頻獲得的海量數據被集成處理后,可以動態掌握實時客流情況。上海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匯集了公交、出租車、軌交、長途車客流及公路、鐵路、民航、港口等各類交通信息,實現了多源異構數據資源匯聚、整合和管理,信息采集準確率達90%以上,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曾是上海管理世博交通的“秘密武器”。
車聯網技術日趨成熟,各種智能車載系統將汽車帶入3G時代。想去什么地方,開口說出地方,汽車導航系統能自動找到目的地,根據實時路況避開擁堵地段;大熱天,車內像烤箱,通過手機遠程啟用車內系統,可讓汽車提前涼下來;停車場大得像迷宮,通過云終端,手機可迅速找到愛車;開車時可用語音發送短信……上海博泰悅臻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杜平告訴記者,車聯網的應用將實實在在給駕車人帶來安全與方便。
2 智慧社區打造便利生活
在普陀區真如鎮清河新村,一只“神奇”的腕表曾讓走失的老人安然回家。“腕表”是上海移動與市政府合作、專為老人定制的“老人機”。“老人機”上有“1、2、3、4”按鈕,對應4個號碼,方便老人快速與家人聯系。“腕表”側面還有一個紅色的“SOS”按鈕,老人需要幫助時,長按“SOS”按鈕幾秒鐘,監護人會立刻收到顯示老人活動區域的信息;監護人也可主動發信息到老人“腕表”獲取老人位置,讓孤寡老人、失智老人的出行更加安全。
閔行區婦幼保健院的“移動醫療站”將醫療資源帶入社區和市郊偏遠地區,為出行不便的病患提供初步診療和體檢服務,檢查信息同步傳輸到區衛生局平臺聯網共享,既方便了醫院,也方便了病人。
“去年11月上線以來,無線城市平臺涵蓋了政務、公共事業服務、交通、生活、旅游、醫療、教育、金融、就業、購物10大類應用共100項,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移動(微博)上海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說,它好似一張“智能支持網”,讓智慧城市的藍圖成為一個個惠民應用,為市民提供便利生活。“無線城市”累計活躍用戶已達81萬人,可用“物價信息”查詢常用農貿商產品的價格行情,用“名醫名院”尋醫看病,用“移動票務”在線購買電影票和演出票,用“城市賬單”查繳各類賬單,用“智能交通”實現便捷出行……無線城市已經成為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移動、上海電信、上海聯通等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均有不少實例。如上海電信的“無線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全市60余家醫院和3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智慧教育,讓虹口8個學校逾1000名學生用上“電子書包”。
“物聯網還是一個新興產業,從感知層、傳感層、傳輸層、應用層等再到后臺處理,仍有諸多標準需要研究和制定,”上海市張江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黃金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