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他說,通過全國人民一年的努力,中國政府穩住了經濟、穩定了就業,保持了社會的安寧,但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經濟企穩并不等于經濟根本好轉,不能過早地把刺激經濟的政策退出。他同時指出,每次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革命,我國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等新興戰略型產業。
宏觀政策:
■過早退出可能前功盡棄
溫家寶表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但經濟企穩回升并不等于經濟根本好轉。他說,如果在企穩回升和根本好轉,以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之間,劃一條明確界線,是很難的。他認為現在就是要做好當前的事,并籌劃未來的事。所謂“做好當前的事”就是把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工作繼續搞好;“籌劃未來的事”就是為了中國經濟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溫家寶進一步指出,“十二五”規劃即將制定,也可以說是總結經濟危機前一階段的工作,并且為開辟未來做好準備。
一段時期以來,出現了刺激經濟政策是否應該退出的討論。溫家寶對此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還面臨許多問題,主要是:第一,國際環境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一些國家的經濟雖然開始恢復,但還可能出現反復,外部需求持續減弱這個趨勢還是難以轉變的;第二,雖然中國的經濟開始好轉,但是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運行,許多還是靠政策的支持,內在的動力和活力不足。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過早地把刺激經濟的政策退出,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使形勢發生逆轉。
調結構:
■著力發展新興戰略產業
溫家寶說,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或者說大的變革,而決定應對經濟危機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政府考慮從對產業的科技支撐,著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帶,特別是新興的戰略型產業。
溫家寶介紹說,他在了解物聯網的概念和前景后,連續召開了三個座談會,有科技、經濟和企業方面的人士參加,來研究中國的新興戰略型產業。大家都認為,要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除了發揮諸如像裝備制造業這些傳統的優勢以外,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這些涉及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領域。通過這些調查和座談,他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科技界大會,總結和歸納了科技界、產業界、經濟界提出的建議,比較系統地提出了我國新興戰略型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這個規劃還在擬定中,政府準備把它同“十二五”規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溫家寶說,中國經濟的問題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就是他常說的,中國經濟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焦點還在于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第一、二、三產業的結構、地區結構、積累與消費的結構,更為重要的是要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