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用無線內窺鏡已有產品問世。目前國內尚無獨立制造該產品的能力,而國外的產品價格昂貴,因此,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內窺鏡產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無線內窺系統的系統結構,圖像壓縮標準JPEG-LS在ARM7平臺上的實現,以及實現過程中所采用的調試方法、優化方法。
一、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1、內窺系統組成結構
如圖1所示,無線內窺鏡系統主要由主機和從機(無線內窺鏡)組成。從機由攝像頭采集原始圖像,經過壓縮處理,通過無線方式把壓縮后的圖像數據傳輸給 主機;主機通過USB連接藍牙適配器接收壓縮圖像,并轉發給PC上的管理軟件,管理軟件將圖像解壓縮并顯示出來。
圖1 內窺系統結構框圖
2、無線內窺鏡組成結構
如圖2所示,無線內窺鏡采用CPLD芯片EPM7256-144,實現30萬像素CMOS攝像頭OV7660的圖像采集控制,以及數據和地址總線的 切換。利用Atmel公司的ARM7芯片AT91R40008,實現JPEG-LS無損圖像壓縮與藍牙無線數據傳輸,實現溫度、壓力采集以及可控光源和系 統控制。CPLD和ARM7之間的圖像數據交換通過8位數據總線實現,ARM7和CPLD之間的握手控制則通過I/O口線實現。由于圖像數據量較大,按 640×480分辨率、8位圖像的格式計算達幾十萬字節,故本系統外部擴展了2片上作在乒乓方式的512KB的SRAM作數據緩存。
圖2 無線內窺鏡硬件結構框圖
3、系統工作原理
內窺系統可以實現圖像的連續采集以及溫度、濕度、照明亮度等的控制。其中圖像采集是系統的核心,其工作流程如下:
①默認情況下,系統工作在休眠狀態。
②工作人員通過PC管理軟件發送命令開始采集圖像,軟件通過USB接口把命令發送給藍牙適配器,然后發送給無線內窺鏡。
③內窺鏡接收到圖像采集命令后,ARM控制CPLD開始采集圖像數據。
④CPLD把采集到的一幀圖像數據寫入一塊SRAM中,把ARM的總線切換到該SRAM上,并通知ARM進行壓縮;同時CPLD往另一塊SRAM中 繼續采集下一幀圖像,便于提高系統的吞吐率。
⑤ARM通過藍牙模塊返回響應命令,并返回采集JPEG-LS圖像的頭信息。
⑥PC管理軟件發送命令接收下一行壓縮圖像,ARM壓縮該行原始圖像,并發送壓縮數據;如果出錯,可以重新發送。重復本步驟可以獲取整幀壓縮圖像。
⑦PC軟件對壓縮圖像解碼并顯示,并提供其他附加功能,如圖像處理、保存等。
⑧重復步驟②~⑦,獲取下一幀壓縮圖像。
由上述流程可以看出,JPEG-LS壓縮以及無線信道傳輸決定整個系統的圖像傳輸速率。無線傳輸采用藍牙技術,其標稱空中速率為1 Mbps,不易提高;因此,系統設計的核心是JPEG-LS的編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