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的“棱鏡泄密門”在持續發酵,他對媒體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絡和電腦。
針對卷入“棱鏡門”一事,思科表示沒有在中國或世界任何地方監控普通公民或政府部門的通訊。思科在全球銷售同樣的設備,在中國和美國亦是如此,不會為前述項目進行設備定制。
“棱鏡計劃”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能夠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監聽。
斯諾登在接受外媒專訪時稱,“棱鏡計劃”曾監控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數百個目標,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和一些政、商界人士的電腦。斯諾登稱,“棱鏡計劃”入侵目標是網絡骨干,例如大型互聯網路由器,借此一舉侵入幾十萬臺電腦。而思科由于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絡項目建設而被卷入該事件。
業內人士認為,從“棱鏡門”事件來看,美國情報部門之所以方便獲取數據,根本在于美國的微軟操作系統、蘋果手機、思科路由器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斯諾登提及的思科。網絡硬件巨頭思科一直積極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絡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既包括中國金融骨干網、中國教育科研網,也包括三大運營商的網絡基礎建設,其產品在我國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的大型網絡項目建設,思科涉及了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要害部門,以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基礎建設。數據顯示,思科占據了中國電信163和中國聯通169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個骨干網絡,兩者承載著中國互聯網80%以上的流量。但在這兩大骨干網絡中,思科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并把持著所有超級核心節點。
金融行業,中國四大銀行及各城市商業銀行的數據中心全部采用思科設備,思科占有了金融行業70%以上的份額;在海關、公安、武警、工商、教育等政府機構,思科的份額超過了50%;在鐵路系統,思科的份額約占60%;在民航,空中管制骨干網絡全部為思科設備;在機場、碼頭和港口,思科占有超過60%的份額;在石油、制造、輕工和煙草等行業,思科的份額超過60%,甚至很多企業和機構只采用思科設備;在互聯網行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排名前20名的互聯網企業,思科設備占據了約60%份額,而在電視臺及傳媒行業,思科的份額更是達到了80%以上。
思科在中國市場的年收入已超過16億美元,占公司總利潤的30%。可以預計,“棱鏡門”事件可能使其在華業務遭受重挫。
思科的“棱鏡”事件顯然也為中國互聯網的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記者采訪通信產業報總編辛鵬俊時,他認為加強中國網絡安全的意識十分重要。要做好網絡安全的管理,但同時,不能排斥國外通信產品。思科等國外品牌的互聯網基層工具并不具有主動攻擊性。
記者采訪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他表示,相對而言美國“棱鏡”通過思科的滲透,對我們一般平民而言危害不大。對于探討中國對外的網絡防御,意義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