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博
在不少新能源分析員眼中,智能電網才是新能源技術的核心。有了智能電網,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才可以及時接入電網,其介入過程才能自行控制,由此也將大大提高新能源技術的穩定性和利用率。其實,智能電網并不是中國的專利。全球最早、也是推廣最好的智能電網國家是意大利。目前,意大利全國2700萬用戶,全部實現了智能電網管理。
去年年初,奧巴馬上任5天之后,美國白宮即發布了《經濟復興計劃進度報告》,美國政府宣布未來3年內,將為美國家庭安裝4000萬個智能電表,同時投資40多億美元推動電網現代化。而中國也是較早呼吁并建設智能電網的國家。目前智能電網從大的方面分大電網和末端電網兩部分。多年來,由國家電網公司主打的大電網,一直在做智能化工作。在某些領域,中國大電網的智能化程度是世界領先的,大電網整體智能化也挺高。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指出,中國智能電網的“短腿”在末端電網。我國要推廣智能電網,僅僅更換智能電表一項,就要更換5億塊電表,每塊電表按照1000元計算,這個市場就達到5000億元。與之相關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自儀股份、長城開發等。
在智能電網規劃的推動下,預計在未來數字化變電站也將成為新建變電站的主流,逐步取代常規變電站。從所涉及的上市公司看,國電南自已經開發出了多個數字化變電站產品,并在我國第一個500kV數字化變電站試點工程中成功投入運行,國電南瑞和許繼電氣也在數字化變電站項目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占據了繼電保護和變電站自動化設備的第一陣營;思源電氣、國電南自、許繼電氣、長源集團則在數字化互感器上保持領先;平高電氣和思源電氣則在數字化開關領域占有較強優勢。
此外,為了更好地調度和消納清潔能源,加大網間聯絡線的建設力度也將是電網的必然選擇,也符合電網堅強與安全始終是智能電網前提的這一理念。而在此方面,作為行業領先的一次、二次設備生產廠商,特變電工、平高電氣、中國西電、許繼電氣和天威保變將有望分得較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