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物聯網的本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深度信息化。筆者從物聯網概念的演進歷程探討其是如何一步步演進到深度信息化的,本篇則從理論分析物聯網的這一本質,并與現實結合,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完整地認識物聯網。
為什么說物聯網的本質是深度信息化?
根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定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復雜的過程,目前總體上仍處于發展中的初中級階段,主要是對人類世界的信息化。
物聯網是充分利用不斷創新發展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傳感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廣泛開發利用人類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各種信息資源,促進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深化全社會的知識共享程度,以信息和知識含量更高的處理方式提高經濟社會的發展質量,推動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信息社會的形成。因此,物聯網仍然包含信息化的各要素,并沒有脫離信息化的范疇。
與當前人類世界的信息化相比,直觀上,物聯網是信息化向物理世界的進一步推進,此“進一步推進”,將使得當前主要由PC、服務器、手機等需要由人操作的電子產品組成的互聯網絡,延伸和擴展到包括無需由人操作的更多的物品聯通在內的網絡,這一網絡將成為未來信息化的承載網絡,正因為物聯網給人的這一直觀感受,社會上也有眾多專家學者將物聯網理解為僅指此網絡。
在此,筆者綜合對物聯網的理論分析和與當前信息化的直觀區別兩方面,將物聯網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完整地理解。從廣義上來看,物聯網本質上就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深度信息化,狹義上則可理解為此深度信息化的承載網絡,具體來說,就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將物聯網分別從廣義和狹義來理解,一方面是從信息化的高度來看待物聯網,使我們能夠更加重視物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不至于只注重“物物相連”而忽視了物聯網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刻變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現實情況結合,使物聯網概念具體化,并先從基礎設施層面落地,推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