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石墨烯概念股在股票二級市場中大幅走高。據了解,石墨烯主要可應用于半導體、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和新型顯示器四大領域。但是石墨烯在實體經濟中卻尚未量產,“石墨烯熱”更多地體現在股票二級市場上,使得石墨烯“熱而不火”。
對此,賽迪顧問分析師江晶晶認為,石墨烯制備技術尚處研發階段,還不具備量產的條件,目前科研機構和企業對石墨烯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研發層面,在尚不成熟的制備技術條件下,部分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出的石墨烯產品規格參差不齊,且其平均價格可達每克300元,導致石墨烯當前尚無法形成市場成交量。她強調指出,石墨烯產業的發展現狀距離規模化、低成本、產業化的目標尚遠,因而政府應當發力推動石墨烯產業“接地氣”。
從設立標準入手指引石墨烯技術發展方向
在江晶晶看來,可行、成熟的石墨烯制備技術是石墨烯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首要條件。
她對記者說,“由于石墨烯產業發展之初石墨烯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建議由政府牽頭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從專業角度設立石墨烯性能、品質標準,具體包括導電性、導熱性、透光性、比表面積、強度等多重維度,約束和指導石墨烯新興產業健康穩步發展。”
從市場需求角度推動與下游產業良性互動
“市場是檢驗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由于石墨烯屬于朝陽產業,目前難以預估其未來盈利情況,因此石墨烯企業特別是下游應用企業較難有積極性參與到市場中來。”江晶晶分析道。
她建議,政府應充分調動存量資源,采取引進、合作、培育等方式,加快推出技術標準,開展檢測認證,進行人才培訓等,充分利用政策、資金和市場資源,協同推動石墨烯生產企業與下游產業良性互動,挖掘真實市場需求。
從成本控制角度最終實現“平民化”發展
石墨烯的良好性能已經決定了它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領域,但石墨烯的制備水平、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不利于石墨烯的量產和推廣。
江晶晶指出,政府應協調相關行業組織積極推動石墨烯制備和產品的標準化,從而有助于盡早實現石墨烯產業的規模化,降低成本,最終推動石墨烯以最“接地氣”的方式走上產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