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裝備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作為推動中國“智造”催化劑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也迎來黃金爆發期。然而,日漸擴大的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缺口,已成為制約該產業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因素。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深企已著手布局機器人人才培訓,試圖在產業人才市場中占領高地。
工程人員缺乏成發展瓶頸
寶安區是深圳智能裝備產業的重鎮。近日,寶安一從事工業機器人制造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緊缺已是業內的一個共識,“大型工廠如富士康等大力進行改造智能制造生產線,這不僅僅需要工業機器人生產人才,還需要維護、調試、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改造的人才。據我們了解,2014年僅在深圳市,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就達幾萬人。”該企業負責人表示。
201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據業內知名機構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RII)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新增工業機器人4.55萬臺,同比增長35.01%,2015年預計增長超過40%,達6.42萬臺。機構分析認為,國內企業用工成本逐年攀升,用工業機器人替換人工,目前是整個制造業的大勢所趨,然而人才短缺卻阻礙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按照工信部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臺,大概需要20萬工業機器人應用相關從業人員。這就意味著,從2015年開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養4萬名左右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正是看中這個產業前景,位于南山區科技園內的連碩機器人職業培訓中心應運而生。
圖為專業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操作工業機器人。
圖為專業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操作工業機器人。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87%的企業生產線面臨人力成本上漲壓力,應用工業機器人成為企業應對人力成本上漲的主要措施,85%的企業在未來一年內有可能引入智能制造設備。“機器人產業的特殊之處在于不單單只是販賣產品,后期需要提供一系列如機器人操作培訓、機器人養護、維修等服務。”該培訓中心負責人表示。按照市場上人才需求,該中心把人才需求分為四類:頂尖的為負責工廠制造自動化推行的項目經理,此外還有系統集成開發工程師,以及售前售后技術支持工程師和安裝、調試、維護工程師。
高職院校人才難對接需求
某集裝箱制造企業自動化經理高威告訴記者,他所在公司因為對安全性要求高并且不少工種屬于重體力活,近年來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有增長。目前,制造業生產中不少人工工序,都可以通過工業機器人來實現,但有經驗的人才卻缺乏,尤其是能對工廠進行自動化改造的高端人才。
事實上,早在2010年,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成為全國首家開設這一專業的職業院校。截至2014年,全國有9家職業院校以這一專業進行獨立招生。但業內人士認為,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偏重理論,還難以和實踐對接。新鵬機器人副董事長秦磊告訴記者,應屆畢業生的能力目前不能滿足企業在機器人方面的用人需求,“所以經常會出現求職人多、企業卻招不到人的情況。”連碩機器人職業培訓中心的教學總監余任沖介紹,針對目前的市場需求,中心偏重于工廠一線的應用操作,招收往屆畢業有學術基礎的學生,通過3—6個月的實踐培訓,深入到一線工廠進行實踐操作。
去年底,《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發布,該規劃提出,鼓勵院校、研究機構、企業相互合作,加強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黃志昌認為,在工業機器人職業教育方面,高校在工業自動化方面的基礎和理論做得比較好,但限于條件,在應用培訓方面還有所欠缺。校外職業培訓中心恰好跟高校教育起到互補的作用,特別是在工程應用案例等方面填補了空白。目前,連碩機器人職業培訓中心也和深職院合作建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連碩機器人產學研應用基地。”
原高工機器人產業分析師陳超鵬認為,應用人才缺乏已經影響到一些工廠接單了,但機器人設備的維護和操作有很強的實踐性,培養人才又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工廠一線多磨練。連碩機器人職業培訓中心的應用培訓核心是一間智能模擬工廠,模擬工廠從數據采集到操作完全按照工業4.0系統的生產線進行布局,“學生可結合工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或機器人工作站實例,獲得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陳超鵬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