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企業該如何持續創新,怎樣走上智能化生產道路以及在“擠壓式競爭”中應如何提高盈利能力等問題,惠州市分別召開大型骨干企業座談會和“三高”(即高科技、高成長性、高附加值)企業代表座談會,聽取企業上半年運行情況和下半年工作計劃,提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和瓶頸,并對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創新型城市和技術改造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座談會上,多家企業代表暢所欲言,分享經驗,提出下一步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建議。
◆談發展
進軍新領域提高核心競爭力
“產品力是品牌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基礎,在市場沒有多少增長空間的情況下,我們只有提高產品力,提升中高端產品的比例,才能在‘擠壓式競爭’中提升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表示,今年上半年該集團發展仍保持較好態勢,但下半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增長緩慢,該集團還將進一步調整經營策略,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競爭力。
“今年初,我們提出‘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第一個輪子是‘雙 ’轉型,即推進‘智能 互聯網’轉型,建立‘產品 服務’新商業模式,由此建立新的業務能力,這是我們的既定戰略,下半年我們將進一步落實互聯網應用與服務業務。第二個輪子是國際化再出發,我們考慮在印度、巴西、南非建立產業基地。”李東生表示,除了深入推進“雙 ”戰略轉型,TCL集團還將提高流動資產周轉效率,繼續做大產業規模。同時,推進資產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業務結構等措施。“企業要健康持續發展,必然會有進有退,有保有放。TCL集團未來將進軍一些新領域,也會放棄一些業務,加強在主營產業和新興業務上的布局,提升核心競爭力。”
◆談創新
技改后每年可增純利3000萬
多層線路板行業近年來分化嚴重,不少同類企業紛紛倒閉,但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卻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長。該公司負責人坦言,取得這個成績的秘訣就是科技創新。“我們投資建設的智能車間,今年7月份已試投產。過去完成10億元產值需要1900名工人,現在通過‘機器換人’,只需要350人。”該負責人在座談會上透露,從去年開始,公司淘汰了50多條耗能高的生產線,用耗能低的設備代替耗能高的設備,且更利于環保,目前回收率達70%。
座談會上,該負責人還舉例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形勢來看,投資1億元進行技術改造,可以“機器換人”換掉600人。如果1億元技術改造金額以十年折舊,那么一年的成本增加1000萬元,而600人一年的工資成本至少4000萬元。也就是說,我們平均一年至少多了3000萬元的純利潤。“正是因為看到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給我們帶來越來越大的利潤空間,所以我們計劃逐步實現全自動化,我們車間的人將會越來越少。”該負責人說。
◆談計劃
成立研發機構孵化更多新企業
談到未來的發展,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該公司負責人在座談會上透露,公司已注冊成立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市億緯新能源研究院,并獲得省科技廳認定和資助,接下來將著力孵化更多新企業。“此外,在各方支持下,新建廠房和第二期建設用地也將為企業高速發展提供充足的條件。”該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透露,接下來,該企業將重點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鋰電池研發將投入30億~50億元,圍繞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池應用進行攻關。二是開發消費電子產品,去年該公司收購了深圳一家電子煙公司。三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