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術的智能化改造是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現的重要前提條件。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具有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連為支撐等特性,可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
面對智能制造浪潮的興起,如何面對、如何實施、如何轉型都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
為了給產業發展獻言獻策,2015年11月12日,《電子技術應用》雜志聯合中電會展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舉辦了《2015中國智能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有近200位業內專業人士參與了本次高峰論壇。中國電子科技委副秘書長于慶宏、中國電子第六研究所黨委書記劉一凡進行了開幕致辭。在論壇上來自IBM、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航天智造、華制國際、壯壯優選、德國3S、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特許機器、新漢、熊貓電子10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就智能制造內涵、外延、實施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部分與會嘉賓合影
中國電子科技委副秘書長于慶宏表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作為國家重點電子企業,理應在智能制造這一領域走在前列。中國電子正在積極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核心主業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在內部能力聚合方面,中國電子以優勢的信息化能力為統領,將集團中已具備的工業制造能力和信息化能力融匯聚合,形成中國電子智能制造基礎能力體系。在外部能力聯合方面,中國電子聯合IBM、北自所、公安部一所、工信部四院等技術研發力量,加強優勢互補。未來中國電子將牢牢把握智能制造的戰略機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舉措,在創新中謀求突破,推動《中國制造2025》計劃任務落地實施。
中國電子科技委副秘書長于慶宏
中國電子第六研究所黨委書記劉一凡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智能制造承擔了加速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發展由大變強的重大使命。他表示第六研究所作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國家隊一員,對于智能制造非常重視,在工業控制系統和信息安全方面都有著深厚的積累,希望和產業界合作,共同為智能制造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中國電子第六研究所黨委書記劉一凡
針對業界關心的問題,與會的10位專家和企業代表也就自己對于工業4.0、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理解,向參會的聽眾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檢測中心副主任李航認為,在智能制造體系中要重視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要在設計、驗證、建設、驗收、運維、退役等不同階段都把信息安全納入其中。
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籌備組成員、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主任蘇禹表示,在智能制造具體實施階段,各地區都要建立自己的發展規劃。長沙作為有著一定產業基礎和市場基礎的城市,將以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為主要抓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業,實現長沙制造業四個方面的十二個指標,把整體運營成本、生產周期和不良品率都下降30%。
針對現在電子產業發展,深圳壯壯優選董事長單承建認為,電子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必須在單點做到極致,要踏踏實實做事,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
在即將到來的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將給許多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D打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絡安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九大技術領域將是重點發展方向,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實施等工業4.0解決方案公司和集成公司也有著自己的市場空間。
可以預見,在中國向著工業4.0轉型過程中,將為整個工業發展帶來深刻的變化,整個行業形態都將發生重大轉變,需要軟件、硬件、服務等多個方面都做好準備,為最終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