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的產業鏈并購開始加速。2月23日,TCL集團宣布,將與紫光集團共同成立一只目標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并購基金。而成立這只基金的目的,在于圍繞兩家公司的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產業并購基金除了輸出資本,還要輸出經營管理能力,“整合并購標的公司,使協同效應最大化,使標的公司成為TCL和紫光的產業生態的一部分。”
怎么籌錢交給紫光
10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規模,帶給這只并購基金的壓力并不算小。
TCL集團于2月22日下午發布的公告顯示,目前該并購基金已經落實了18.02 億元。
其中,TCL的全資子公司新疆TCL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創投)擬與紫光集團之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清彩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清彩)各認繳出資9億元人民幣。
此外,西藏東偉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東偉管理)出資人民幣 200 萬元。
其余超過8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籌資,則由東偉管理向外部投資人募集。
公告顯示,成立僅1個月的東偉管理中,紫光清彩出資比例高達48%,位列第一。TCL創投的出資比例僅為10%。而負責基金日常管理的TCL集團副總裁、TCL創投總裁袁冰等3名自然人,則占據40%的出資比例。
李東生也對記者表示,怎么籌這個錢,就交給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而對TCL來說,100億元人民幣的并購基金規模也意味著,這與其此前的創投業務有所不同。
李東生對記者表示,TCL的創投基金和產業并購基金是兩類不同性質的基金,雙方不在一個數量級,業務性質也不同。
他對記者說:“產業并購基金投資量很大,標的公司參與度比較深,當然我們期待這種投資的回報也是比較大。而我們的創投基金規模一般是幾個億,它投的項目比較小,都是一些創新創業型的公司。”
據記者了解,TCL創投起源于原TCL集團戰略發展部,2009年獨立注冊。在TCL集團2014年初的產業結構調整后,“7+3+1”結構中的“1”便是創投及投資業務。
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TCL創投基金管理總規模為15.27億元。報告期內,完成項目投資19個,投資金額約為2.28億元,實現退出收益1682.5萬元。
已經在物色標的
這只產業并購基金的目的,是圍繞雙方的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
事實上,TCL集團與紫光集團此前早在資本和產業鏈上有密切合作。
2015年2月,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通信以10億元參與TCL集團定增,成為其第三大股東。此外,據記者了解,紫光目前還是TCL通訊的第三大芯片供應商。
而這只百億元規模的并購基金,顯然意在將兩家的協同合作擴展到各自的全產業鏈。
李東生也對記者說:“參與度比較深,就意味著我們會花更多的努力,讓更多的標的公司和雙方的產業能夠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
而更多的產業鏈協同則意味著,除了輸出資本外,“還會把我們兩家企業的一些優勢和能力輸入到并購標的里面去。因為我們首先選擇的并購標的,和我們戰略發展方向、業務、產業鏈相關。”李東生說。
聯系TCL集團此前發布的2015財年業績預報,兩家企業選擇合作的時機顯得有些微妙。
預報顯示,TCL集團2015年凈利潤預計盈利在31.2億元-34.2億元人民幣之間,比2014年同期下降19%-26%。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比2014年同期預期下降17%-23%。
但李東生否認TCL集團是因為主業遭遇天花板才來做產業并購基金。
盡管他坦言今年是歷年來企業家信心指數最低的一年,但他強調,成立產業并購基金,并不是抱團取暖,而是在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尋求更多的機會。
目前這只并購基金已經在物色標的之中。
李東生透露,之前TCL和紫光已對投資并購標的項目進行篩選,相信很快會有項目落地。
“半導體產業、半導體芯片、半導體設備都是全球的產業鏈,所以我們基金并購的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中國,包括全球。”他對記者說。
趙偉國也對記者表示,產業并購基金將主要圍繞半導體和電子產業上下游的核心環節,在半導體芯片、半導體顯示、工業智能制造、互聯網+等領域進行全球范圍的產業投資和并購整合。
頻頻掀起海外并購的紫光,顯然對全球并購已十分熟悉。而對TCL來說,全球并購也并不陌生。
早在2004年,TCL就收購了法國的湯姆遜彩電業務,以及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而在近兩年,除了TCL多媒體在2014年收購了三洋在墨西哥的彩電工廠外,TCL通訊還在2015年1月,宣布收購老牌的國際手機品牌Palm。
新一輪的并購攻勢很快即將展開,誰會是TCL和紫光的第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