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了人類圍棋界后,AlphaGo的下一個目標是電競。游戲廠商暴雪日前確認,正在與谷歌溝通關于電競項目《星際爭霸2》的人機大戰,AlphaGo將繼續出戰。
這或許只是序曲。3月30日,碼隆科技CEO黃鼎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AlphaGo最大的貢獻在于證明了機器是有‘直覺’的--在復雜到數學不可解的領域,能夠產生數據和結果的映射關系。”
黃鼎隆解釋,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機器只會計算,沒有直覺。AlphaGo通過神經網絡實現了“直覺”,證明了在諸多細分領域,經過大樣本的訓練后機器能夠進行判斷,如同時尚設計師可以判斷某款設計其他人會不會覺得好看,一個警察能夠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推測他有無不良動機。
作為深圳市政協委員,黃鼎隆在今年遞交給深圳兩會的提案中稱,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工業4.0、生物基因等多個產業相關聯,甚至是這些產業的關鍵突破所在。
“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整合多個產業的平臺級入口,是下一個引領式創新的風口機會。”黃鼎隆在提案中寫道。
人工智能熱浪襲來
60年前的達特茅斯會議上,AI(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幾經起伏,60年后,世界頂級圍棋選手投子認輸的那一刻,人類開始以另一種眼光看待看似科幻的“人工智能”。
打開蘋果AppStore,輸入“人工智能”,排在首位的是深圳碼隆科技推出的一款叫做StyleAI的時尚APP。它是一款通過上傳取景圖片,便能快速匹配時尚達人和其他用戶服飾搭配的應用,能夠實現一鍵購買相應單品。
黃鼎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如果把信息系統看成人的大腦,互聯網能夠存儲知識,人工智能則扮演視覺中樞的作用,即對視覺圖像進行解讀。
碼隆科技的目標是希望打造一個視覺決策引擎。未來,在設備上,可以拓展到手機、無人機、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所有帶有攝像頭便能獲取視覺圖像的設備,可在端到端的細分領域,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拓展。
相比之下,國際科技巨頭在2011年前后便紛紛開始投入巨資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相繼獲得突破性進展。谷歌研發出可以自學玩游戲、可實現無人駕駛的人工智能系統;Facebook展示了可以向盲人描述圖片內容的人工智能系統;微軟宣布Skype開始支持任意兩種語言之間實時翻譯。
黃鼎隆認為,這一波技術突破源于三個因素:計算能力的巨大提升、數據的極大豐富和核心算法的重要突破。
目前,這波技術已經傳導到國內。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應用在它的搜索、廣告等產品線和業務線上;騰訊推出了可以自動識別圖片內容的服務;阿里推出了人臉識別技術并應用于金融支付;一些創業公司也在圖像、語音智能識別等領域進行開拓。
人工智能可以分為感知、認知、行為三個層面。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主要集中在感知智能階段。推出全球首款情感社交機器人“公子小白”的深圳狗尾草科技CEO邱楠認為,人工智能的應用過程就像電腦普及,并不能期待技術完美無缺。
“通過優秀的感知智能與特定域的認知智能,可以做出特定領域滿足一定需求的優秀機器人,應該通過科技和設計的結合多創造一些應用場景,促進人工智能服務人類。”
艾瑞咨詢研究總監劉贊介紹,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分為兩部分:一是替代人工,做一些重復性的勞動,比如全自動生產線、機器翻譯、無人駕駛等;另一部分是輔助人類實現更高層次的智能,比如智能交通分流系統,虛擬個人助理,VR/AR眼鏡等。
產業轉換剛起步
央視猴年春晚上,29架大疆無人機和540個優必選機器人向大眾釋放出科技領域的智能信號。事實上,產業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系才剛剛開始。
據優必選研發總經理龐建新介紹,應用控制、路徑規劃和機器人的感知、認知、決策是機器人的三大核心技術。其中應用控制技術屬于機器人本體算法;路徑規劃是機器人本體技術和人工智能相結合的體現;在認知、感知、決策領域,機器人如何認識、觀察世界,以及如何根據信息做出正確決策屬于人工智能領域。
從產業鏈上看,可以把人工智能分為基礎、技術、應用三層。基礎層指數據資源、計算能力;技術層包括算法、模型及應用開發;應用層則包括硬件和基于智能化的虛擬服務。前者比如機器人、智能硬件、無人機等;后者如虛擬的售后售前服務以及個人服務助手等。
“算法和技術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如果一個企業只有應用層,那它可能是階段性的服務。”劉贊認為。
目前優必選已經有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布局。龐建新透露,今年優必選將與國內外高校、研究所成立機器人相關產業研究院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本體、運動控制技術等上下游相關產業的聯合研究院。
主推空中機器人的大疆,未來發展思路與優必選類似,即對機器人的感知、控制、決策三大模塊進行深度研究。“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該領域會呈現多學科交流的多樣性特點。對此,大疆也在努力探索,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
大疆技術總監楊碩認為,對學術界的人來說,三個模塊的研究是分開的,而真正設計一個完整的機器人系統,必須要考慮耦合性。
龐建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具體的產品應用是一個系統,單方面進步難以帶來產業飛躍,需要整體向前走。目前,大疆、優必選、碼隆科技等企業都將自己的平臺開放給開發者。
目前,大疆已經和超過20多所國內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由大疆提供飛行器平臺,教授、學生在平臺上進行智能和傳感器方面的技術開發。優必選也開放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開發者能夠獲取更多應用場景并促進產品迭代。今年4月,優必選將推出積木機器人,把開放模塊做成接口,供用戶打造自己的機器人。
劉贊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基本屬于實驗階段,只有一些實力強大的核心企業參與。技術上自身較難突破,需依賴其他領域的技術投入,發展周期較長,需要長期智力、資金等資源投入。
“短期來看,基于目前較為成熟的感知智能技術,如語音、視覺識別的服務硬件產品等應用開發會比較多。”劉贊說。
邱楠的看法卻相對樂觀。他認為,認知智能上的突破可能會帶來一個產業的爆發。在傳統應用里,智能家居是目前最有望被改變的行業。
“傳統的智能家居只是把所有智能單品連接起來,沒有給它理想的交互環境。當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大量推向市場的時候,智能家居的最后一把鑰匙可能在今年出現,即用戶可以通過語言、手勢等途徑來控制機器人,實現與家居的交互。”
黃鼎隆則在提案中建議,政府可以嘗試搭建“人工智能資源平臺”,通過提供低廉或者免費的數據、計算能力和人力,推動人工智能進入產生產業效應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