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庫存逐步完成,加上汽車電子、工業終端等新興市場帶動,半導體行業寒冬已經過去,迎來新一輪的建庫存周期。
據報道,中國首臺基于國產龍芯處理器的大數據一體機近日在合肥研制成功。該龍芯大數據一體機對實現信息安全可控具有重要價值,特別適用于大數據的處理,并支持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在國防、智慧城市、金融和科學計算等領域有著廣闊應用前景。此外,采用龍芯技術研發的密鑰交換機、機器人(26.600, 0.45, 1.72%)等產品預計于今年底推出。
芯片國產化是實現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基礎。龍芯是中科院計算所自主研發的通用CPU,上述大數據一體機的研制成功,意味著國產芯片應用邁出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步入建庫存周期,把握半導體行業投資契機!
半導體行業處于整個電子產業鏈的最上游,也是電子行業中受經濟波動影響最大的行業。從全球范圍看,201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受智能手機增速減緩、PC下滑等因素影響,整體營收出現0.2%的下滑。
與全球2015年行業整體下滑不同的是,借助于國家意志的強力推進,大陸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全球產能向大陸轉移趨勢明顯。當前我國已形成了從設計、制造、封測到終端的完整IC產業鏈,在國家產業基金和資本市場平臺的支持下,將最大化受益行業景氣回升。
在半導體上游材料中,實現上游材料的突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騰飛的基石,而實現國產替代材料的途徑包括從無到有的大硅片核心材料國產化,從小到大的包括光刻膠、掩膜版、CMP等領域國內廠商不斷向高端領域延伸,以及大市場小公司之整合式成長的半導體耗材。
半導體制造環節,同方國芯(43.450, 1.68, 4.02%)800億定增,存儲芯片行業必將迎來從0到1的爆發式增長的機會,同時也為帶來產業鏈相關配套機會;隨著制程進步、應用拓寬、IC設計發展。
以中芯國際和華虹宏力為代表的“做強”和“做大”兩種國內晶圓制造廠商的成長模式也能在未來為中國IC制造的發展保駕護航。化合物半導體涉及到國防軍工、信息安全、綠色能源等重要領域,也是我國半導體最有望實現彎道超車的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