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當前技術成熟度不夠,交通信息大數據的采集比較困難,而且自動駕駛還面臨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挑戰,自動駕駛還無法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因此,必須冷靜面對當前自動駕駛汽車的過度商業宣傳,不能為了眼前的商業利益,誤導消費者采取錯誤的駕駛行為,置消費者生命安全于不顧。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輛特斯拉ModelS在北京北五環上行駛時,未能識別內側??康纳K{2000,竟然直接加速與其發生碰撞,成為中國內地首起特斯拉自動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
此前,特斯拉公司自動駕駛在美國已引發多起事故。盡管特斯拉在聲明中用數字說明自動駕駛相較于人類駕駛更為安全,但面對接二連三的自動駕駛事故,我們有理由冷靜下來,反思當前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進程。
在車企的過度包裝和媒體炒作下,自動駕駛汽車今年以來尤其“熱”。不管是在年初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還是在4月舉行的北京國際車展上,眾多車企和互聯網公司等都極其高調地展示了其自動駕駛樣車。百度公司更是在媒體上宣稱,其研發的無人自動駕駛汽車3年至5年內即可實現商業化,讓人感覺哪一天早上出門,似乎滿大街跑的都是自動駕駛汽車。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恐不盡然。
首先,技術成熟度不夠。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包括感知、控制和決策三個層面,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差錯。但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像人一樣,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正確的反應,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目前機器智能的感知,還無法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特斯拉首起命案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在強烈的日照條件下,Autopilot自動駕駛模式未能識別拖掛車的白色車身,及時啟動剎車系統。作為特斯拉Autopilot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以色列Mobileye公司也承認,“當下的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應對類似的交通狀況”。其次,交通信息大數據的采集比較困難。實現自動駕駛必須擁有高精度的路面數據,這也是實現自動駕駛計算的基礎,但由于現實路面情況比人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一旦指示牌或者信號燈標識不清,則可能使自動駕駛系統出現誤判。“自動駕駛所要面臨的真實交通環境是如此復雜,我們的態度不得不極為謹慎?!惫雀枳詣玉{駛汽車項目技術負責人克里斯·烏爾姆森就曾感嘆,“自動駕駛的出現,時間上可能比曾經預測的要晚很多,最長可能需要30年。即使推出了,一開始也不是全天候的,而是會被限制在某個區域和特定天氣條件下”。
此外,自動駕駛還面臨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挑戰。一方面,自動駕駛汽車與有人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其責任歸屬以及保險賠付等問題尚屬“盲區”;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永遠是將保護車輛和車內人員作為第一要務,這又會涉及交通道德問題。況且,大部分國家交通法規規定,司機開車時雙手必須放在方向盤上,而汽車在完全自動駕駛時,司機的雙手會離開方向盤,若在此情況下發生事故,法律責任就很難判定。因此,自動駕駛還需要全新的交通、保險等法律體系支撐。
有人也許會問,既然有這么多難題需要解決,車企是否該放棄自動駕駛?這倒也不是。作為智能汽車的最高形態,自動駕駛不僅代表著未來汽車發展趨勢,而且代表著產業技術制高點,任何有戰略眼光的車企,都應提前布局,集中資源,加強這一前瞻技術的研發。但不能像某些企業,為了眼前的商業利益,將自己只有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以自動駕駛的名義進行包裝宣傳,誤導消費者采取錯誤的駕駛行為,而置消費者生命安全于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