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醫療健康設備。面向百姓對健康監護、遠程診療、居家養老等方面需求,發展智能家庭診療設備、智能健康監護設備、智能分析診斷設備的開發及應用。
科技媒體醫療網訊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印發《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行動》指出,到2018年,中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海外專利占比超過10%。
《行動》中特別提到,此項《行動》的出臺,與之前出臺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果然是要火的節奏。
筆者將干貨整理如下:
1、行動背景:智能硬件將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合體,挑戰與機遇并存
智能硬件是指具備信息采集、處理和連接能力,并可實現智能感知、交互、大數據服務等功能的新興互聯網終端產品,是 “互聯網+” 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在手機、 電視等終端產品實現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個人穿戴、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生產制造等領域集成融合,催生智能硬件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
當前,我國智能硬件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我國是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大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智能硬件市場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關鍵技術和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創新支撐體系不健全、產用互動不緊密、生態碎片化等問題和風險不容忽視。本專項行動著力推動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提升高端共性技術與產品的有效供給,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對智能硬件的多元化需求,培育信息技術產業增長新動能。
2、目標是在2018年在全球市場占用超過30的份額,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到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在低功耗輕量級系統設計、低功耗廣域智能物聯、虛擬現實、智能人機交互、高性能運動與姿態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取得明顯突破,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上市企業。在國際主流生態中的參與度、貢獻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海外專利占比超過10%。建成標準開發、產品及應用檢測、產業供給能力監測三大支撐平臺,智能硬件標準化及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布局若干技術先進、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高水平創新平臺,創業創新支撐能力明顯提升。智能工業傳感器、智能PLC、智能無人系統等工業級智能硬件產品形成規模示范,帶動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產業便民、惠民成效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