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相信大家對這一廣告語不會陌生,這一情景的實現,得依賴OPPO的快速充電 —— VOOC 閃充。可是快充技術一直不慍不火,是否是快充站錯了“戰營”?
手機快充,真的是剛需嗎?
手機充電是一個從高壓充電器向低壓電池輸入電荷的過程,從這一點出發,業界找出了能快速對手機充電的兩個方法,一是提高電壓,不過這一方式會使手機在充電時發熱量大增,加速電池老化,甚至帶來安全隱患。
另一個方法是增大電流,與高電壓充電相比,低壓大電流的方式更能保護手機充電安全,OPPO 的 VOOC 閃充采用的就是這一方法。
▲ VOOC 閃充專用插電頭
據悉,用 VOOC 閃充技術,OPPO手機充電5分鐘后電量可以達到10%到20%的水平,而手機耗電率方面,經相關測試可知,OPPO手機兩個小時的耗電率約為12%,如此來看,OPPO 是有底氣打出“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宣傳口號的。
隨著智能手機不斷提高計算能力、提升手機圖形性能、增大屏幕分辨率,電池消耗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但是手機鋰電池續航卻長時間保持捉襟見肘的狀態,于是快充技術應運而生。
然而,問題來了,快充技術對手機用戶而言,是一項剛需嗎?移動電源市場泛濫的背景下,快充技術對手機以及消費者僅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筆者以為,依靠手機推動,快充技術走不了多遠,電動汽車才是快充技術的未來。
電動汽車續航“焦慮癥”,快充技術如何解決?
在傳統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環境問題不斷加劇的大環境下,電動汽車成為各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并得以在全球大范圍推廣。
然而,與傳統汽油車相比,電動汽車還存在諸多痛點,電池續航短、充電時間長是典型例子。傳統汽油車滿油狀態下,跑500、600公里很輕松,即使發現快沒油了,隨處都能找到加油站。
與之相比,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的電動汽車則讓車主有諸多抱怨。
慢速充電是電動汽車的常規充電方式,電動汽車充滿一次電的時間普遍在6個小時以上,在夜間對汽車充電成為車主們普遍的選擇。但是,白天汽車跑著跑著,沒電了怎么辦?即使找到充電站,難道又要等幾個小時后才重新上路嗎?
于是,能縮短充電時間、緩解車主焦慮的快充技術有了用武之地。
電動汽車快充技術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業界的共識是,對電動汽車而言,快充技術是能保證在小時級別的時間內,對汽車充滿電的技術。
電動汽車的快充技術原理與手機快充技術類似,一般都是通過增大電流實現。業界透露,快速充電電流大,一般是常規電流的十倍甚至幾十倍。
比如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其充電插座最高電流可達80A,大約40分鐘,可以將汽車電池從0充到80%。
▲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
國家電網的直流快充樁電流可以達到50A,一般1到2個小時里,可將汽車電池從0充到80%。
快充技術會在短時間里將電池電量提升至80%,之后為保護電池性能,電流就會慢慢下降至10A的水平。因此,車主可以換到常規充電樁繼續充電,以提升充電效率。
▲ 特斯拉電動汽車快充示意圖
當然,傳統汽油車加油只要幾分鐘的時間,電動汽車快充技術還有時間上的劣勢。不過,在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不健全,以及汽車換電池模式難以大范圍應用的前提下,快充技術無疑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政策助力,中國電動汽車快充市場正加速布局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我國過于重視新能源汽車生產與銷售,忽略了與之配套的充電站建設,這使得國內充電站數量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1.76萬輛,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超過3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0%,2016年1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5萬輛,同比增長115.6%。
▲ 2013—2016新能源汽車銷量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的數量比例不得低于1比1,而實際上,有研究機構統計,2014年這一比例約為4比1;2015年這一比例又上升至11.78比1,遠未達到上述標準。
在此背景下,近年政策開始頻繁向充電站、充電樁領域傾斜。
涉及電動汽車快充的政策是2015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這一文件提出了鼓勵在有條件的加油站旁配建公共快充設施,并適當建設獨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
另外,上述政策還鼓勵建設城際快充網絡,要優先推進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城際快充網絡建設;適當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城際快充網絡建設,到2020年初步形成覆蓋主要城市的快充網絡,基本滿足電動汽車城際與省際出行的需求。
受政策推動,國內企業正加緊布局電動汽車快充市場。
以最大的充電樁建設運營主體——國家電網為例,2016年2月,國家電網發布公告表示,目前包括京滬高速、滬昆高速、8條高速公路的快充網絡已經開始上線運營。
按照國家電網早前的規劃,到2020年,將在全國累計建設1萬座公共快充站與12萬個充電樁,全面覆蓋京津冀、長三角所有城市和其他地區部分城市高速公路快充網絡。
三大因素待解,電動汽車快充技術才有未來
要指出的是,快充作為新興技術,應用于電動汽車領域,還面臨較多瓶頸,比如各大車企充電接口不統一,帶來的快充標準不一致,這不利于大范圍普及。
又比如我國電力系統更加希望車主在夜間進行慢充,以此配合電網工作,降低電網運行壓力。最重要的是,在鋰電池動不動就因過熱問題爆炸的年代,人們擔心快充技術是否安全。
以上,快充技術要想依賴電動汽車實現迅速發展,還需要政策進一步鼓勵快充技術,統一快充技術標準;出臺行業規范條件,提高技術門檻,確保汽車充電安全;車企與相關企業努力提升電池性能,在快充、行駛途中,保障電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