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當地時間1月11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研究人員表示,合成層狀電子晶體導電性能甚至優于石墨烯,有望用于研制透明導體、電池電極、電子發射裝置以及化學催化劑等諸多領域。新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上。
電子晶體屬于由正負離子組成的離子化合物,但其負電“離子”完全由電子取代,這些電子質量很小且不會呆在某個固定位置,而是到處游離,偶爾與其他電子交換位置,行為表現更像電子氣體。這種特性賦予電子晶體高度電子移動和快速導電等性能。但科學家們通過理論推測認為,2D電子晶體容易與空氣和水發生化學反應,只能在真空中才能穩定存在并保持其強導電性,因此很難在實驗室合成。
在新研究中,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應用物理和化學副教授斯科特·沃倫帶領團隊,用氮化二鈣分子合成出只有幾個納米薄的2D單層電子晶體,還利用液體剝離技術設法讓大量納米單層電子晶體懸浮在溶液中,其中一種溶劑甚至能讓氮化二鈣納米單層穩定懸浮一個月之久仍能維持很好的電學特性。“我們克服了電子晶體從多層結構過渡到單層結構的技術難點,證明在合適的化學環境下,2D電子晶體能長時間保持結構和性能穩定。”沃倫解釋說。
沃倫團隊還通過實驗證明,新2D納米單層電子晶體具有與金屬鋁相當的導電性;透明度也很高,10納米厚氮化二鈣薄膜的透光率達到97%;其表面結也達到現有電子晶體中最高值。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特性將導致新材料在諸多領域的應用,比如開發高透明性導電薄膜;沃倫還在與本田公司合作,用這類新材料研制高級電池。
沃倫表示,他們會繼續開發電子晶體的應用潛力,并解決實用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比如尋找合適涂層,讓電子晶體在空氣中也能保持穩定。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