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還集中在能源、金融等傳統產業。現在,已經被高科技與互聯網企業占據半壁江山。未來10年,哪些新產業值得我們期待?
1、云計算:企業向云端遷移是大勢所趨。
2、大數據:“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行業,如“大數據+零售”、“大數據+醫療”、“大數據+房地產”等等。
3、虛擬現實:當前各大咨詢機構均看好虛擬現實在未來5年將實現超高速增長,爆發近在咫尺。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業的大潮即將來襲,并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未來3-5年智能化大潮將帶來萬億級市場。
5、3D技術:3D打印技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應用市場仍有待突破。
6、無人技術:無人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其中無人駕駛汽車至今仍未揭面紗,但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該領域將會有2000億美元到1.9萬億美元產值,屆時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產值空間至少也在萬億規模,潛力無限。
7、機器人:未來無論短期或是長期,機器人行業的投資機遇巨大,從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到服務機器人均有十分可觀的市場規模。
8、新能源:大力度的財政補貼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走向成熟,蘊含豐富投資機會。
9、新材料:隨著基礎化學、基礎材料、納米技術等方面的科研實力的不斷積累,新材料領域的創新點將不斷涌現,新材料將成為數萬億產值的市場。
10、醫療服務:醫療服務業務為新技術提供了商業化的出口,而新技術給醫療服務業務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項目。
11、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生物制劑與生命科學技術正在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其中,生命科學方面,全球范圍內,基因測序市場從2007年的794.1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5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33.5%,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細胞免疫療法等新興技術也日漸成為重要的治療方法。
12、醫療器械: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內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同時,《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等一批政策的出臺,為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的快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互聯網醫療: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多領域技術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新技術與新商業模式快速滲透到醫療各個細分領域,從預防、診斷、治療、購藥都將全面開啟一個智能化時代。
14、健康養老:健康養老產業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勵雙向驅動,將迎來十分確定的發展機會。
15、體育:擁有優質賽事資源和廣大受眾的體育行業標的將會持續收到資本的追捧。
16、教育:傳統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除了擁有穩定的線下資源和師資以外,也在互聯網+ 的攻勢下順應時代發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新一輪的高考改革也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業機會。
如果非要將LED行業與上述最賺錢的新產業扯上關系,我們會發現LED與虛擬現實(LED器件)、智能化(智能照明)、無人駕駛汽車(車燈)、新能源(LED照明)、新材料(納米級LED、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醫療(UV LED、手術燈等)等領域息息相關,在這些領域LED也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對于現在普遍看好的體育與教育產業,LED企業也早已開始布局,如雷曼跨界體育、艾比森贊助中超、三雄·極光牽手曼城;勤上、長方、雪萊特相繼大手筆跨界教育等。
這可不是異想天開,如今LED技術界的最新進展,或許會讓你“虎軀一震”,為身在LED業而自豪。
技術突破
可望克服UVLED效率衰減的新途徑
日前,沙特阿拉伯阿布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UST)的研究人員在最近一期的《光學快遞》(Optics Express)期刊中發表一種設計紫外光發光二極管(UV LED)的新途徑,能讓基于氮化鋁鎵(AlGaN)的UV LED效率不至于衰減。
一般來說,基于AlGaN的UV LED由于存在較低的內部量子效率、低擷取效率、低摻雜效率、極化電場大以及差排密度外延高等缺點,這些都限制了UV LED在高功率的應用。
研究人員一開始采用鈦覆蓋的硅晶圓以及依靠電漿輔助的分子束外延(PAMBE),使其得以生長有效隔離的無缺陷硅摻雜氮化鎵(GaN)奈米線,其中每一個都嵌入10個均勻形成AlGaN/AlGaN量子磁盤(Qdisk)的堆棧。
雖然每一發射奈米線的直徑約8nm、長約350nm,但在實際的實驗中,肉眼可見的大型LED是由一整區密集堆積的垂直排列奈米線(以大約9x109 cm^?2的密度)所組成。
奈米線的結構性特征:
(a) 橫截面SEM圖顯示垂直排列的奈米線
(b) 在Ti/Si基底上生長的組件俯視圖顯示緊密堆積的奈米線
(c) 顯示n型AlGaN層、AlGaN/AlGaN QDisk、p型AlGaN和p-GaN層的AlGaN奈米線高角度環形暗場影像(HAADF-STEM)
(d) 主動區顯示10對均勻的Qdisks形成
(e) Qdisk的放大影像顯示不同的Qdisk組成變化。
該組件在鈦涂覆的n型硅基板上生長,以改善電流注入與熱耗散,它們在337nm (具有11.7nm的窄線寬)時發射UV光源,其電流密度為32A/ cm^2 (在0.5×10 .5mm^2組件上約80mA),導通電壓約為5.5V。
在高達120A/cm^2的注入電流下,AlGaN奈米線UV LED仍能保持效率毫無衰減地作業。
該研究的一項有趣之處在于采用鈦涂覆的低成本硅基板來生長奈米線,這不僅能讓制程變得易于擴展,還能結合鈦金屬層帶來的諸多優勢,包括更高的UV反射、更好的熱耗散,以及改善流注入。
隔空操作手機?有納米級LED陣列就夠了
人不用手觸碰屏幕就能完全用手勢隔空操作手機?還能利用環境光照自動充電?這些“黑科技”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都能實現,關鍵得益于一種既能發光又能吸收外部光源的新型發光二極管(LED)陣列。
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和位于馬薩諸塞州馬爾伯勒的陶氏電子材料公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了相關研究進展。他們展示了新型膠體半導體納米棒,可以讓單一設備在產生光電效應生成電流的同時,也產生電致發光,將電能轉換為光能。
這些直徑不足5納米的納米棒由三種半導體材料組成,其中一種能發射和吸收可見光,另兩種則用于控制電荷在第一種材料內的流動。三種材料協同工作就能使LED面板在發光的同時感應外部光照并做出亮度調整。
由于這種LED在發光和感光兩種功能之間切換的頻率極快,肉眼無法識別這種切換,因此顯示面板看上去就是常亮的。同時,不同于目前手機上的光線感應器,這種LED面板的測光和調光都發生在像素級別,因此不僅能根據外部環境光源調整面板亮度,還能感應屏幕上方手指掠過帶來的細微光線差別,從而允許非觸碰屏幕的手勢操作。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LED在發光的同時,還能吸收外部光源并轉化成電流,類似于太陽能電池板的功能,因此,未來采用這種LED屏的手機還能通過光照來充電,變成“自供電”手機。
此外,這種新型LED顯示屏還能作為大型并行通信陣列,彼此之間實現大數據交換。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用紅色新型LED陣列演示了相關功能,正試圖組合紅、藍、綠三色LED實現彩色陣列顯示,同時通過調整納米棒的成分組成來改進LED的吸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