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自主芯片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兩年前就有消息傳出,小米要和聯芯科技共同開發自主芯片平臺,直到今年2月28日,小米正式發布消息稱,“小米松果芯片即將發布”。
據了解,松果處理器頻率達到2.2GHz,八核A53架構,可以和高通驍龍624處理器相媲美,雖然并不見得是中低端產品,但是在性能上仍有一定欠缺,不過既然是試水之作,可以理解。
小米自主處理器的發布,意義重大之處在于,這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后,全球第四家同時擁有芯片和手機生產能力的企業,是真正進入超級玩家俱樂部的標志。但是對于小米而言,能否成為像三星、蘋果、華為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這需要時間來檢驗。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和傳聞有所不同的是,松果電子是小米獨資公司,并非是和聯芯科技合資。也不存在外界所傳“小米處理器其實就是聯芯產品貼牌”的說法。
當然,小米和聯芯科技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去年小米發布的紅米2A手機,其在2015年的出貨超過了500萬,用的就是聯芯開發的處理器!
當然,小米擁有了自主研發的松果處理器后,可以擺脫對于高通和MTK的依賴,進一步控制成本,在市場上更加自由,除此之外,對于向來傾向于選擇大陸企業的小米來說,平臺的自主化對于小米的意義更加不同。
另一方面,松果的發布進一步圓了小米的全球夢想。
小米2014年開啟全球化戰略,印度成為了小米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不久后,此前一直順風順水的小米遭遇到了愛立信的“悶殺”,雷軍也坦承“專利戰是小米成人禮”。隨后小米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并不如預想。
而在2017年,雷軍重新提出了國際化核心戰略,松果的發布也正是小米國際化的有力保證。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小米公司則通過向西方競爭對手購買專利來進行追趕。2016年6月,小米公司從微軟購買大約1500項專利,尋求有一天將市場拓展到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市場之外。
有分析師也表示,在智能手機市場取得成功需要許多因素,而不僅僅是對專利和研發的投資。小米已經通過提供既便宜又有吸引力的手機占領了中國市場。但它無法通過模仿蘋果在美國或者其他主要市場與蘋果較量。小米是否能夠在中國以外地區復制自己的成功,仍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據海外媒體報道稱:“如果中國品牌要在全世界與對手展開競爭,他們需要拿出一些我們從沒見過的東西讓我們嘆服,就像索尼推出改變人們生活的隨身聽那樣。”
松果,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