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無疑是一方熱土。根據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6年第四季度》顯示,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6年依然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全年市場出貨量較2015年增長68.1%。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243萬臺,同比增長 53.5%。其中,以手環、兒童手表、智能跑鞋為代表的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62.7%。但值得注意的是,以智能手表為主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下降14.1%,而原因就在于產品的同質化嚴重。
那么,增長主要來自哪里呢?領軍企業日益強大的運營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手環市場上,小米憑借“雙11”的出色表現以及供應鏈的強化,爭取到了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在手表市場,小天才在線下渠道的穩扎穩打也進一步幫助其鞏固了在兒童手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華為則受到子品牌榮耀新品手表的推動,在本季度取得明顯增長。
不過,盡管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發展迅速,但是伴隨著產品形態與功能的逐漸健全和豐富,同質化的問題也越發明顯。中國可穿戴設備廠商在細分市場上的精準定位和垂直資源整合,將成為下一階段市場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中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依然處于嘗試型的產品驅動階段,市場表現受產品換代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大。未來,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獨立性增強,場景體驗和應用模式將更加優化成熟,用戶需求被充分培養和調動后,市場將從嘗試型的產品驅動過渡為成熟型的需求驅動,并迎來穩定快速的增長。
那么,中國可穿戴設備廠商如何在細分市場上精耕細作呢?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高級分析師潘雪菲認為:“廠商們需要在不斷積累技術的基礎上,從人群、場景、行業等維度對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結合自有基因特征,瞄準細分市場打出快、準、穩的一拳。”具體來看,打造具有差異化、獨立性的產品是可穿戴設備廠商下一步精耕細作的目標,而垂直行業應用則是重要的陣地。
——差異化是沖出市場重圍的砝碼
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產品在功能和宣傳上具有明顯的趨同性。與此相應,聚焦產品的市場定位,充分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是化解這一難題的重要入口。以華為手環為例,其主要定位于商務人群,將手環模塊設計為可拓展的藍牙耳機,這一功能的開發建立在明確的市場定位之上,通過深入了解目標人群的使用習慣,抓住了用戶的使用痛點,從而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獨立性是深化使用場景的利器
可穿戴設備作為移動設備在使用場景上的重要拓展,未來和使用場景的結合也將越來越緊密。尤其在不方便或者不需要使用手持移動設備的場景下,例如運動、醫療、教育等場景,可穿戴設備的獨立運行、操作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產品的獨立性體現為獨立通話、本地應用存儲以及交互方式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功能特性一方面關系到用戶在具體場景應用中的體驗,另一方面也體現軟件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等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最終將直接體現產品在某細分市場上的競爭力。
——垂直行業應用是打開新市場模式的突破口
中國可穿戴設備廠商在2016年逐漸切入垂直領域,在行業應用上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在不同垂直行業,廠商所面臨的挑戰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醫療領域,監測技術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將是打開該細分市場的關鍵,也是對廠商在醫療領域的資源積累和研發實力的重大考驗;在運動、保險、銀行等領域,產品功能的開發則需要針對用戶進行有效的數據采集,并通過功能趣味性或獎勵、補貼等方式提高用戶的產品使用率,而最終數據的豐富有效性和整合能力將成為廠商對于行業用戶的重要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