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K-KY宸鴻昨天宣布,將與大陸觸控面板龍頭歐菲光策略結盟,將互相投資,交叉持股,并成立新合資公司,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未來將共同接單,做大觸控面板市場,可能對其他觸控廠產生沖擊。
TPK財務長劉詩亮昨天表示,歐菲光將參與認購TPK發行私募普通股共2000萬股,價格為昨天TPK收盤價每股九10.5元,總投資金額為18.1億元,歐菲光未來將持有TPK約5.46%的股權。
至于TPK將以每股不高于人民幣40.34元的價格,于昨天雙方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書后起一年內,參與歐菲光定向增發或于公開市場直接買進等方式,取得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04億元的歐菲光公司股權,未來TPK將持有歐菲光約0.4%至0.5%的股權。
他指出,TPK是外資公司,陸廠投資TPK,不必經過臺灣投審會的核準,至于歐菲光是大陸公司,要經過大陸政府核準,預期將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
劉詩亮表示,歐菲光的優勢是塑膠薄膜觸控技術,TPK的優勢是玻璃觸控技術及高精密后段貼合服務,雙方攜手可提供客戶一站購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他說,雙方將秉持獨立經營、公平競爭精神,以善意合作的方式,共同擴展市場。至于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劉詩亮說,經營細節尚未確定,未來歐菲光將持有新合資公司百分之五十一股權,TPK持有百分之四十九,新合資公司可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這些都還要再討論。
TPK董事長江朝瑞表示,觸控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產業整合及汰弱留強,現已漸趨穩定,各主要廠商均取得各自定位,朝良性競爭、大者恒大趨勢發展。兩大觸控廠建立策略合作關系,主要是雙方在客戶、業務、技術層次等各方面,均有高度的互補性。
從客戶層面而言,劉詩亮說,兩家公司的主要客戶幾乎完全沒有重疊。TPK以歐美客戶為主,例如TPK九成營收來自美國客戶,歐菲光則深耕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與平板市場,有九成營收來自中國,因此雙方可擴展相互間的產品及服務,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歐菲光:六年營收大增43倍
國內最大觸控面板廠歐菲光營收從2010年股票上市當年的人民幣6.2億元(新臺幣27.8億元),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267.5億元(新臺幣1,200億元),短短的六年時間增長43倍,關鍵就是善用資本市場募得資金來快速擴充產能。
歐菲光昨(21)日A股收盤后發布公告,與TPK宸鴻簽署關于「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的意向性協議」,分別以51%、49%持股比例成立合資公司,結合雙方技術與產能,建立觸控與精密光機電模組的研發、銷售與生產的服務。歐菲光昨天股價收在人民幣36.8元,上漲0.35%。
新浪財經報導,歐菲光主要產品是觸控面板、手機相機模組,產能推至大陸第一后,大舉進軍智慧城市領域,奠定光電行業的領先地位。
2001年成立的歐菲光,最初從事光纖通訊精密薄膜元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但由于原始股東對行業不熟悉,使得營收一直未見起色。
2004年,歐菲光董事長蔡榮軍聯合弟弟蔡高校收購了歐菲光所有股權,將主業聚焦在紅外線濾鏡等產品上。2008年趁智慧手機興起之際,進入觸控面板行業,經營情況得到改善。2010年歐菲光正式登陸中小板,成功上市。
之后歐菲光利用上市募集的資金,大肆擴充觸控面板產能,并透過A股現金增資等措施,一舉將觸控面板、手機相機模組產能推至大陸第一。
雙方合作挑戰GIS的地位
歐菲光與TPK宸鴻今天宣布結盟,當然是希望進一步搶下蘋果的觸控面板訂單大餅,此舉將直接沖擊到另一家蘋果觸控面板廠GIS業成,不過,GIS有鴻海全力支援,歐菲光與TPK攜手決戰GIS,是否真能討到便宜?仍有待觀察。
GIS是全球惟一靠本業賺錢的觸控廠,在全面虧損的觸控產業中一枝獨秀,主要就是受到蘋果與鴻海的全力支持,歐菲光劍指GIS,雙方未來在爭取蘋果觸控面板的訂單中,可能爆發激烈的價格戰。
目前歐菲光已經吃到低價的iPad mini觸控面板,未來勢必持續往上吃蘋果,不僅GIS要注意,連TPK也必須保持在蘋果觸控技術方面的優勢,才能避免陸廠挖自己的墻角。
WitsView則表示,TPK是蘋果供應商,但面對GIS的挑戰,使得TPK逐漸失去競爭優勢,而且后面還有歐菲光這個追兵。對歐菲光來說,TPK的經驗,有機會成為歐菲光進入iPad觸控供應鏈的捷徑,兩者的共同對手,就是垂直整合競爭力已經十分完整的GIS,因此雙方合作后,可以在小尺寸觸控面板,力抗LCD面板廠力推的內嵌觸控,中尺寸觸控面板則力抗GIS。
WitsView說,對GIS來說,兩大觸控廠結盟,短期影響不大,但長期而言,若GIS想要往外延伸打入非蘋觸控陣營,就會受到壓力,屆時就要看GIS是否能借力于鴻海的協助,以打開非蘋的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