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消息,今天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召開。在大會的“物聯網與智能設備”分論壇上,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海爾集團首席技術官趙峰、科通集團及科通芯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康敬偉等幾位嘉賓,就物聯網(IOT)的標準化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張建偉認為,標準問題是IOT領域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中國和美國、歐洲爭奪下一個智能制高點的關鍵。“谷歌(微博)、Facebook都有自己的平臺,自己的開放軟件,其中一個目的也是在爭奪標準和平臺。”
海爾的趙峰則進一步指出,標準化應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各種硬件之間通訊的標準化,硬件之間要能夠互相理解,二是互聯互通標準化,這不光是一個品牌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各個品牌之間都有一個標準的對接接口。趙峰說,互聯互通標準已經成為物聯網行業一個公認的瓶頸。
科通的康敬偉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IOT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定標準之前要經過市場的洗禮,“沒有經過市場洗禮的標準都是耍流氓。”
作為主持人的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丁健則進一步反駁,他認為,“快魚吃慢魚”是互聯網和通信行業的一個特征,“就拿電話來說,如果電話讓各個小廠家自己發展,估計100年這個標準也沒有辦法統一。“他還指出,中國物聯網上下游企業如果能夠早一點進入互聯互通時代,那么用中國市場統一全球市場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最后,趙峰也指出了物聯網企業在互聯互通方面可能存在的合作機遇。他表示,雖然大家都認可,如果不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整個行業就沒法向前發展,但每家企業還是可以在自己最強的領域內把硬件和體驗做好,“下面的互聯沒有必要競爭。只要把大家互相的利益、訴求點講清楚后,大家可以交換資源、交換利益。”
此外,趙峰也分享了萬物互聯中的另一個痛點,即目前用戶使用智能設備的場景體驗依然是碎片化的,缺乏可以對智能設備進行無縫管理、跨設備為用戶提供場景的操作系統。“(用戶)每買一個智能硬件都要下載一個所謂的智能控制APP……對行業來說,因為這些硬件是一個一個生產的,整個商業模式還不能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