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12萬億美元,這是高通公司在《5G經濟》報告中對5G相關產品和服務未來所能產生價值做出的預測。當人們展望5G未來時這一數據被廣泛引用。但令人意外的是,高通自己卻對這一預測的準確性并不十分看重。
在4月28日召開的5G和未來網絡戰略研討會上,高通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馬德嘉表示,數字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所看到的趨勢,"我們如何建立一個系統使其能夠釋放這么大價值,能夠在整個全球系統中釋放這個價值,我想這是行業最關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那么對于5G這個全球性系統應該是何等模樣,將對全球經濟社會帶來何種影響?高通的答案是,5G"合"而"不同"。
"合":既有融合又要合作
高通認為5G將是面向增強型移動寬帶、關鍵業務型服務和海量物聯網等多種場景的統一的連接架構,并融合不同頻譜類型和頻段、多樣化服務及部署。
從終端設備的角度來說,高通要做的就是一個設備既能夠涵蓋2G、3G、4G和5G,低帶寬和高帶寬都可以涵蓋,然后讓運營商進行選擇,此外還可以疊加其他的技術,比如視頻技術、混合技術、WiFi技術等,高通認為5G就是這樣一種融合的技術。
5G離不開合作。作為5G新空口的推動者,高通完成了首個基于3GPP 5G 新空口標準工作的5G連接。積極進行5G新空口試驗以加速部署。此次,馬德嘉透露,高通將在今年下半年與AT&T、中國移動、NTT DoCoMo、SK 電訊、澳大利亞電信、沃達豐、愛立信、中興等運營商和基礎設施廠商啟動合作。
"不同":推進更快更靈活
高通預測,到2035年,中國5G價值鏈將實現9840億美元產出,全球5G價值鏈將實現3.5萬億美元產出;到2035年,中國5G價值鏈將創造950萬個工作崗位,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5G向世人展示著超越以往任何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巨大潛力,可以預見的是5G將重新定義廣泛的行業,但沒有人能夠在當下對5G時代進行具體的描畫。因此馬德嘉認為,5G的系統必須靈活,不能固化,這樣才能支撐新的,現在還不能預見的服務。
" 如果現在認定5G就是這樣的,但是五年之后發現,5G完全可以再做別的事情。"馬德嘉說,"我們一定要考慮一些不同的服務,用一些不同的模塊打造它,這樣就可以增強它的靈活性。"
" 4G的技術設計要求終端時刻與基站保持信息的傳輸。5G的技術設計則實現了終端和基站只在需要的時候進行信息傳輸,其他時間不會進行信息傳輸。因此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空閑的時段或者頻段資源可以空出來。未來五年,不同類型的5G終端將大量涌現,包括一些新型的終端,那么這些終端就可以利用這些空閑的時段和頻段來接收信息,進行一些新的服務和業務。這是4G時期無法實現的。"
實際上這也是5G新空口設計與4G的不同之處。有了這種靈活的新空口設計,引入新的業務以及新的手機支持新的業務,都對原來基站傳送的舊的導頻信號沒有任何依賴性。5G技術的優勢就是利用一部分資源塊去繼續支持一些比較老的終端,在全新的資源塊上可以引入全新的業務和用戶進行支持,而沒有任何干擾,實現非常好的共存。這也是前向兼容性的一個很好的表現。
為了迎接5G時代的加速到來,目前高通已經在6GHz以下和毫米波頻段展開了符合3GPP規范的試驗及互操作性測試,推出了全球首款5G新空口多模調制解調器。此外,高通認為,作為與早期5G網絡共存和相互配合的高速覆蓋網絡,千兆級LTE是5G移動體驗的一個重要支柱。從終端角度來講,對于千兆級LTE所帶來的高速率的需求將不僅僅來自于智能手機,還可能出現在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甚至是VR設備等其他類型的終端。未來的三年將會出現更多對此有需求的終端。高通所需要做的就是要保證支持的技術和芯片就緒,整個生態系統就會自己演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