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zhì),并生產(chǎn)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chǎn)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Google I/O 的開幕 Keynote 正在進行,毫無疑問,AI 成為了今年 Google I/O 大會的絕對主角。
如同所有發(fā)布會一樣,Sundar Pichai 上場就秀了一把自家在過去一年的成績,簡單做個歸納:觀眾們觀看了 10 億多小時的 YouTube 視頻;Google Drive 的活躍用戶數(shù)也達到了 8 億;每天有 12 億張照片上傳至 Google Android 活躍設備數(shù)也達到了 20 億。
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是:Google 的 AI 進步頗多,無論是語音識別還是圖像識別的準確程度都在快速提升,Google 正在考慮將機器學習和 AI 集成于全部的產(chǎn)品之中。
如果說去年的 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的 AI 用 Google Assistant 的方式初步落地,今年的 Google I/O 上,Google Assistant 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專注于聽覺和視覺識別的大方向,也體現(xiàn)了 Google 對人工智能助手這一角色的理解。
先簡單回顧一下去年的 Google Assiatant 能做什么。簡單來說,Google Assitant 是一個語音智能助手,它不僅僅能回答你的問題,還能夠完整理解上下文語境,并且圍繞一個話題陪你聊下去,而不是你問一句它回一句。而 Google Home 則是一個集成了 Google Assistant 語音識別助手的智能音箱,除了播放音樂、搜索、建議安排待辦事項等常見功能,Google Home 還能成為智能家居產(chǎn)品的中樞,根據(jù)用戶需求,完成調(diào)節(jié)溫度、開啟燈光等任務。
在今年的 Google I/O 上,智能助手的主角仍然是 Google Assistant 和 Google Home,但經(jīng)過一年的成長,Google 的人工智能助手功能性和實用性都增長不少。
Google 先推出了 Google Lens 這一是視覺智能助手,用戶可以通過 Google Lens 的相機掃描身邊的一切,Google Lens 可以識別二維碼,進行實時翻譯,識別環(huán)境景色等等。視覺智能識別的功能其實并不是首次出現(xiàn),但當 Google Lens 這一視覺智能助手集合了 Google Assistant 這一語音智能助手,就如同給原來的盲人管家加上了眼睛,能幫你做更多的事情,覆蓋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場景。
更全面的功能和第三方支持是今年 Google 人工智能助手更新的重點,看起來沒有太多新意也不太激動人心,但是對于目前的智能助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盡量拓展功能,增加覆蓋場景才能避免由于技術不成熟而體現(xiàn)出的雞肋定位。
從 Google 官方展示的視頻來看,Google Assistant 幾乎能幫助用戶完成所有的日常任務,更重要的是,70% 的指令都是自然語言。畢竟用固定指令才能指揮人工智能助手這事兒,本來就不太智能,自然語言的使用會讓用戶淡化自己在對一個機器說話而產(chǎn)生的這種厭惡感,換句話說,究竟怎樣的語音智能助手才會讓人們感覺真正舒適呢?也許是通過了圖靈測試的,能讓你感覺不到你正在與一個機器人對話。這是未來目標。
其實目前人工智能助手的語音識別準確度都做的不錯,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功能性太差,你說了一個指令,人工智能助手也聽出了你說的是什么,但是就是不能辦到你想做的事情,這其中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第三方服務的支持不夠廣泛。
所以 Google 在這次發(fā)布會上,宣布對第三方服務方開放 Google Assistant SDK,目的就是為了讓 Google Assistant 能夠接入更多的功能。
Google Assistant 需要更為廣泛的硬件支持,除了之前的 Android 手機還有 Google Home,iOS 版的 Google Assistant 也在今天的 Google I/O 上發(fā)布。Google 希望基于人工智能助手的所有硬件能夠全部打通,這樣才能盡可能的讓用戶時刻面對的都是同一個人工智能助手。
這樣的思路是對的,因為目前市面的人工智能助手,被人們嫌棄的原因主要就是學習成本太高,且覆蓋場景過于單一,車上的人工智能助手就是車上的,手機的就是手機的,家里的就是家里的。不能打通的交互直接增加了使用的不便捷程度,真是挺不好用的。
Google 希望通過 Google Assistant 串聯(lián)起整套設備,Google Home 智能音箱作為家庭智能助手終端,在功能上首先得到了增強,首先是支持完全語音的撥號電話,現(xiàn)在用戶可以直接對它說“撥給xxx”來呼出電話,即使家中不同成員說話也沒有關系,Google Home能夠識別每個人的聲音,自動從每個人的通訊錄中尋找對應的呼出對象。
其次用戶還可以通過 Google Home 來安排會議或設置提醒。一個“積極的助理”(Proactive Assistance)將整合進 Google Home 中,能夠通知提醒、告知航班狀態(tài)、以及交通預警。越來越的第三方內(nèi)容加入到 Google Home 的支持里,可以說,Google 去年 I/O 上給出的美好愿景,在今年終于在現(xiàn)實上豐滿些了。
然而從人工智能助手的角度來講,光能提供語音交互的服務肯定是不夠的,亞馬遜發(fā)布的新款人工智能音箱加入了一個屏幕來提供視覺上的交互,給用戶呈現(xiàn)出更多的內(nèi)容。
本以為 Google 會發(fā)布一款全新的帶屏幕的智能音箱,但沒想到 Google 還是以 Google Home 作為主要設備,提供視覺交互的方式也更為討巧,機智。Google 選擇讓 Google Home 直接連接到你有屏幕的設備之上,直接將視覺內(nèi)容根據(jù)需求推送到你的手機或者電視上。
這樣的設置就如同打通了人工智能助手的任督二脈,讓人工智能助手既能跟你說話,還能給你推送內(nèi)容方便你隨時觀看。最重要的,是能有更多的第三方服務支持,讓用戶的所有操作都盡量在一個平臺中能實現(xiàn),這樣才是真正提供便利的人工智能。
哦對了,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即使激動也先冷靜冷靜,目前為止這些服務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帝用戶專享,我國用戶還要等…等…
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如今的風口,然而現(xiàn)在消費者市場上能買到的所謂“智能助手”一個個都不太健全,功能單一,學習成本高,識別準確度底,無法跨場景使用,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助手普及的障礙,亞馬遜選擇用加上屏幕的音箱為原本的語音交互加上提供視覺內(nèi)容的屏幕,而 Google 做的則更加徹底,要讓 Google Assistant 這一智能助手,無縫順滑的出現(xiàn)在你生活中的各種智能設備中,提供隨時隨地的助理式服務。
最后,如果你說理想的人工智能助手最終應該是什么樣的?舉個美好的例子,比如....鋼鐵俠中的 Jar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