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七成的醫療診斷需要借助醫療影像,其中影像醫生的判斷對治療極為重要。但每年醫療影像總量增長比例達四成,而每年影像醫生的數量增速僅為3%,所以現階段國內醫療業影像醫生供不應求。
缺少影像醫生帶來不少潛在危害,一方面大多影像醫生處于超負荷狀態,這種情況下影像誤判率會增高,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病癥很可能被漏掉,患者的生命健康無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這種工作狀態會形成惡性循環,影像醫生誤判將導致醫患矛盾,沒有好的工作氛圍會導致影像醫生更少,在職影像醫生的負擔將會進一步加大。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人工智能成為關鍵。而人工智識別病癥首先應用于肺部,空氣污染導致肺癌對生命的威脅加大,更早識別肺癌初期癥狀對治療很關鍵。之所以人工智能先選擇肺部疾病,是因為肺部內含空氣,如果肺部有病灶,影像上區別較為明顯,機器識別難度較低。通過人工智能應用的不斷研發,當前肺癌識別準確率提高了50%,機器能夠識別人眼不能發現的小病灶。
筆者認為,人工智能用于醫療影像識別,其好處具體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對于影像醫生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減少影像醫生的工作強度,降低過勞狀態下的誤診概率;其次,人工智能出色的數據處理能力,可以整合醫院中患者各種醫療數據,極大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最重要的是,人與機器合作進行醫療診斷,可以應用于醫療資源較為稀缺的地區,緩解國內醫療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