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度延遲公布經審計的年度財務數據之后,酷派集團終于發布了2016年未經審核業績:虧損金額高達42.09億港元,同比下降282%,創下公司歷史上最大年度虧損記錄,并開始了沒有終點的停牌。
2015年,酷派市值曾一度突破120億港元。但經歷轉型遇阻、利潤下滑、分手風波以及樂視資金鏈危機后,酷派總市值僅剩36.24億港元,股價下跌超過七成。
這家誕生了24年的國產手機廠商,曾名列“中華酷聯”第一梯隊,正陷入多重困境。在智能手機下半場的轉折點,在“自我作死”的迷途中,它還能走多遠?
“中華酷聯”:成也運營商,敗也運營商
2012年,為了快速搶占3G市場,三大運營商開始大力補貼智能手機。
這種運營商采購買單的方式,為終端廠商解除了后顧之憂,借助運營商渠道銷售體系,一大批手機廠商完成了發展初期的原始積累。國產智能手機也第一次從混亂,到慢慢形成了“中華酷聯”的格局。4家廠商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出貨量達到3.2億臺。
靠運營商補貼的模式,讓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迅速達到一個頂峰值,但也埋下了一個隱形的“定時炸彈”。
“中華酷聯”和運營商的這種綁定模式,并沒有形成獨立的利潤空間和品牌效應,如果一旦運營商撒手,沒有渠道和品牌的手機廠商將隨時被踢出局。
2014年7月份,國資委要求運營商在未來3年內,連續每年降低20%的營銷費用。算下來,三大運營商3年總計減少營銷費用400多億元?!爸腥A酷聯”當然也看到這個弊端,也積極進行內部架構、渠道和品牌調整,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聯想在收購摩托羅拉之后,衍生出ZUK系列,結果新品牌和摩托羅拉機型并沒有拉開檔次,品牌區隔性不夠突出;中興沒能真正的重視渠道建設和品牌傳播,一步沒趕上步步趕不上;而酷派缺少壯士斷腕的決心,渠道和品牌轉型中找不出一個重點,雖多個渠道產品并行,但沒有爆款產品殺出,一直在原地打轉,網撒的夠大,卻沒撈到魚。
轉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除了華為之外,“中華酷聯”其余的手機廠商,都在變革中被后起之秀甩在了身后。
“華米歐維”:來自線上線下的力量
“中華酷聯”格局的解體,除了自己的問題之外,更多還有來自“華米歐維”的沖擊。
比如代表互聯網思維的小米手機。
2014年小米在雙十一當天銷售116萬臺手機,成交額到達15.6億元,成為最大贏家。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小米更是超越華為,出貨量躍居第一。
小米憑借粉絲經濟與饑餓營銷,依靠低價策略和線上營銷優勢,成功引發了一大批的互聯網手機的井噴。隨之,為了更快的搶占“風口”,智能手機高度同質化,價格戰此起彼伏。
這樣做的劣勢顯而易見,大打價格戰鞏固建設自己的品牌,再加上線上營銷成本的增加,價格戰大大壓縮了手機廠商的利潤。此時,上千元機型已經不再是市場主流,份額陡然下降,智能手機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中端高機型,“中華酷聯”們跟風建立的電商渠道也不再是百試不爽的靈藥。
而另一股力量來自線下。代表“反互聯網思維”的OPPO和vivo,開始從線下三四線城市逆襲,農村包圍城市。
據統計,在2016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上,華為、OPPO和vivo排名三甲,小米跌落第五位,酷派已經在排行榜難尋蹤影。
OPPO和vivo兩家都是專注于線下渠道的廠商,在三四線城市建立起了龐大的代理商模式,形成多層代理分銷的體系。而兩款手機都是2000~3000元的定價,給每一層經銷商都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因此在每個環節都有人愿意去推動。
奇虎360:18億的“分手費”
如何不被時代拋棄?
酷派也嘗試了各種轉型:酷派品牌做運營商,大神品牌做互聯網,ivvi品牌做線下。想法很好,但是依靠運營商建立起來的基因根深蒂固,執行力太差。再加上沒有破釜沉舟的轉型魄力,公司的投入不大,除了原有酷派品牌外,其他2個品牌都不太成功。迫于生存壓力,酷派開始尋找靠山。
第一個靠山,酷派找到了奇虎360。2014年12月,酷派宣布全資附屬公司Coolpad E-Commerce向奇虎360附屬公司配售45%的股權,總價31.7億港元??崤善煜禄ヂ摼W手機產品“大神”歸入合資公司,還推出新手機品牌“奇酷”。
雙方各取所需,但甜蜜并沒有持續多久。奇虎360作風彪悍,在與360合作期間,被奇虎360緊逼的酷派,引入樂視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引發了周鴻祎在微博上的公開叫陣。
被人挖墻腳,“紅衣教主”周鴻祎的暴脾氣自然難以掩蓋?!皩幙捎袼椋瑲w于盡,所以我說了,誰攔我做手機我就干死誰,這不是威脅,更不是恐嚇,我說了就會做到,至于有人揚言要弄死我,我一直等著呢”。周鴻祎在朋友圈回應了這樣一條消息。
這是一次昂貴的分手,根據酷派與360此前訂立的協議,酷派不得與360的競爭對手就競爭業務訂立任何投資及合作安排,否則360有權低價購買酷派于合資公司股份,價格為認購價的50%。
于是酷派持有的部分股份在2016年初被折價購回,360股權增加至75%。此舉給酷派帶來18.37億港元的虧損。
酷派為何“出軌”樂視?答案之一是酷派推出新生態概念:硬件生態+渠道生態+內容生態+用戶生態。依托樂視的內容,對酷派注入新鮮血液并達到一定提振效果。
也有業內人士給出第二種答案。當時酷派的頹勢盡顯,難以挽回,創始人郭德英萌生退意,準備套現走人。從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通過這兩次向LeviewMobileHKLimited的股權出讓,郭德英家族可套現38億港元以上。
但不管是何種原因,這種“一女二嫁”的行為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樂視:大船將沉,難逃一死?
榜上樂視這棵大樹之后,酷派開始了一展拳腳的準備。
新歡樂視花費27.3億港元買入酷派18%的股份,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之后,樂視又花費10.47億港元增持酷派股份到28.9%,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從此酷派成為樂視的子公司。
酷派與樂視結盟,雙方起初對征服手機市場自信滿滿。計劃“2年內,樂視+酷派手機銷量將達到1億部”,然而現實中,無論是樂視手機還是酷派手機,出貨量與市場占比皆不如人意。
酷派不惜自損也要與之結盟的樂視,卻并沒有給酷派帶來足夠多的利益。2016年,酷派新主樂視因為造車導致資金陷入泥潭,這直接打擊了酷派的股價。2016年11月初至年末,酷派股價最大跌幅超過48%,市值蒸發超過30億港元。
與樂視結盟的一年后,酷派的手持現金已經大為縮水。集團公開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末,酷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3.08億港元,只相當于2015年的52%。
其實,沒有享受到“樂視系”大船庇護的不止酷派一家,還有易到。自從2015年10月,樂視以7億美元換取易到70%股權之后,易到的打法就變得越發激進,命運也開始發生轉變。到了2016年下半年,易到的禍事就一樁接著一樁,司機無法體現、用戶叫不到車等。直到易到創始人周航公開喊話賈躍亭,稱樂視挪用了易到13億資金,再次將易到推到了風口浪尖。
對于酷派,還面臨被調出港股通的危險??崤僧斍耙琅f是港股通名單內的上市公司,根據港股通標的股票選取規則規定,小型股指數成份股連續12個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低于50億港元則會被調出港股通。而酷派從2016年11月末開始,連續7個月月末市值低于50億港元。
酷派登上“樂視系”大船帶來的結果,遠遠超出了酷派原本的設想。就算酷派CEO劉江峰曾試圖跟樂視撇清關系,但仍無法改變其樂視子公司的身份,從強勢的孫宏斌對樂視旗下的手機業務的態度來看,樂視自己的手機都可能面臨被砍掉的危機,出資挽救酷派的可能性更低。
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酷派的弱勢不是從2016年才開始的,而是從2016年加速的。眼下的酷派,也許只能自救,已經沒人。
結語
也許,從一開始,在互聯網熱與資本熱面前,酷派接受來自于360和樂視的“擁抱”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分豬肉”式的改革對于酷派來說,每一次都是被掏空的過程。
資本市場,大家只講利益,不講感情。在一次次的洗牌中,酷派開始越走越遠,四分五裂?,F在,從游戲細分市場重新進入的酷派還在摸索如何重塑渠道,但資金如何來,產品如何做,渠道如何布局,這些新問題又仿佛老問題,都在困擾著劉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