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驍龍820開始,高通不但在高端以8系列壓制聯發科,中端以驍龍625/626/630到650/660吊打聯發科,現在又發布了神U驍龍450。
相比驍龍435,驍龍450的制程從28nm升級到了14nm的FinFET工藝,8核心A53的架構,GPU使用和驍龍625相同的Adreno 506,和驍龍625一樣同樣支持QC3.0快充,攝像頭也支持到了雙1300萬或單2100萬,大概可以認為是驍龍625的降頻版。
驍龍625大家都清楚,熱銷的紅米Note 4X、堅果pro(低配)、黑莓Onekey、OPPO R9s就都采用的驍龍625,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良好的體驗,而且芯片本身相當便宜。
對聯發科的沖擊
聯發科一度因為其芯片價格低,集成度高,在大陸市場贏得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但隨著高通在中低端的持續發力,今年聯發科的路越來越艱難,驍龍450將嚴重擠壓Helio P系列SOC的市場份額,將其擠壓到利潤水平更低的超低端手機,只有把更高端的Helio X系列SOC壓價到當前P系列的層次上才能保證聯發科出貨量不至于太難看。
國內市場上之前OPPO、VIVO、紅米和魅藍是采用聯發科芯片的主要廠商,但如今各家都逐漸倒向高通,甚至聯發科的忠實基友魅族都倒向了高通,去年魅族很多時間手機發布會可以做到周更新,今年過半了卻只有兩次。
Helio X30到目前為止只有魅族即將發布的旗艦可能會使用,別家都不怎么理睬聯發科了,如果Helio P系列再遭遇同樣的擠壓后果可想而知。
手機SOC市場上能和高通公開競爭的恐怕也只有聯發科了,華為海思和三星的獵戶座都不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如果聯發科倒下了高通很可能又漸漸變成和Intel一樣的擠牙膏廠商,這對手機硬件的發展和消費者都不是什么好事。
手機行業觀察
高通能做到今日的水平也絕非偶然,持續的技術創新永遠放在第一位,而聯發科往往搞十核心一類的東西,GPU始終無法望高通相背,這又怪的了誰呢。
驍龍450如同電腦界神U奔騰G4560,瞬間讓同級別的產品性價比都不怎么樣了,當聯發科失去性價比之后還剩下什么呢,如同國內某些手機廠商不踏踏實實做產品,只是搞一些營銷噱頭,十核心吹的多神啊,到底還是被用在了千元機上。
iPhone很久用的都是雙核心的處理器,照樣吊打高通。那些沒有持久的靜心做技術創新,當失去性價比這塊遮羞布之后剩下的路就不多了,國內的多家手機廠商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