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 2G 屬于文本時代, 3G 屬于圖片時代,而 4G 才進入到視頻時代。自從智能家居的概念在上世紀 80 年代被正式提出后,智能家居幾乎在這幾個時代都留下了發展的印記。不論哪個時代,移動通信技術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智能家居的智能化可以達到的高度極限,也確確實實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那么,即將進入到 5G 時代的智能家居,我們還能繼續期待什么呢?
5G 通信最首要的優勢即是"快",理論值最高可達到每秒 20Gb 。同時 5G 網絡具有更低的延遲以及更快的緩沖速度,這對于需要多種不同設備進行互聯的智慧家庭來說,意義不凡,它可以讓更多家用設備的快速、穩定接入成為可能。
5G 不單是通信行業的發展,而是一個大范圍、全方位的配套進步。高帶寬、低延時和低功耗的結合會加速各應用場景的升級,垂直細分領域和移動通訊產業也會進行越來越緊密的合作。
在7月22日舉辦的 "OFweek 2017 中國智慧家庭創新產業論壇 " 上,中國移動杭州研發中心的戰略總監王軼奇與現場聽眾分享了一組數據:
根據權威預測,到 2018 年,全球數字家庭市場規模共 710 億美元,而中國數字家庭市場將占到其中的約 32% ,規模為 227 億美元(約 1400 億人民幣)
由此可見,數字家庭將成為全球以及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于是乎,各領域巨頭爭相搶奪風口的景象也再次出現。比如馬云為首的阿里,在試圖依賴強大的云平臺服務能力,來推廣普及阿里智能生態;騰訊,則依托著 QQ 和微信全力整合家庭設備的控制入口;京東也在利用其強大的渠道和供應鏈能力,構建 JD+ 生態;家電領域的代表--海爾,也在利用先發優勢,打造自己的 U+ 平臺。
然而,即使是群雄涌入的一派壯觀景象,也難以掩蓋產業所暴露出的一些典型問題。王軼奇認為,中國的數字家庭,不僅智能連接技術面臨著發展瓶頸,數字家庭的各項服務體驗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首先,傳輸協議標準眾多,設備無法實現真正的無縫互聯;其次是缺乏統一數據模型,信息無法共享;第三,產品僅提供聯網、語音交互、 APP 控制等淺層功能,瞄準用戶痛點的服務仍有待開發;最后,不同廠家的智能設備對應著不同的 App ,操作復雜性,缺乏統一入口,用戶體驗差。
面對這些問題,中國移動的入局路徑已經逐漸清晰清晰:第一步,推廣智能網關,建立數字家庭業務的"智能中樞";第二步是推出家庭能力開放平臺,匯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家庭智慧生活應用生態鏈,并反向驅動智能家居產業發展,最終形成以 智能家庭 網關中心、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無縫連接的數字家庭生態。
其實中國移動早在 2016 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即已提出"大連接"戰略的路徑-- 做大連接規模,做優連接服務,做強連接應用 。而這一進程的推進速度,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移動在蜂窩物聯網、數字家庭等應用場景的商用部署速度,取決于參與這一進程的芯片企業、智能設備制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規模與數量。王軼奇介紹說,基于這一愿景,中國移動已經發起成立數字家庭合作聯盟,旨在為家庭場景的智能化和物聯網應用進程提供新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