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聯通宣布,其在成都西部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簡稱西博城)成功開通了西部地區行業內首個超大規模多天線Massive MIMO 5G基站,并完成外場驗證測試。測試顯示,擴容后的移動網絡速度可高達1Gbps(IG每秒)。
從2016年中國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開始,5G迅速從技術研發層面推廣到目前使用場景驗證測試。
7月初,中國移動也宣布,今年下半年將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寧波5個城市展開外場試驗,并宣布2019年實現5G預商用,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
但對于5G來說,技術層面問題的解決并不意味著觸手可及的市場。
成都某行政單位職員姚舒對記者表示,目前的4G網速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日常網絡使用的需求,“就是看看微信和淘寶,感覺不需要更快的網速了。”
而更多消費者擔憂的是資費問題。“每秒1個G的下載速度,即使現在高清4K電影的片源幾秒鐘就能下載好,但如果按照現在4G的資費計價,也意味著幾秒鐘一百塊錢就沒了。”成都某國企職員任維對記者表示,5G來臨希望有更接地氣的計費方式,“比如像現在固網寬帶一樣,實施包月計費。”
中國通信行業觀察家、融合網創始人吳純勇對記者表示,除資費問題亟待解決外,5G網絡也要求相匹配的移動終端。“之前的3G、4G之所以發展快,主要是因為運營商對手機終端進行了補貼,也成就了聯想、酷派等手機生產商。”吳純勇表示,5G時代運營商需要考慮如何鼓勵消費者更換終端設備。
也許正是因為大眾對網速的需求有限,中國聯通在成都西博城并未采取更換基站的方式,而是采用了MassiveMIMO技術進行流量擴容。吳純勇對記者表示,MassiveMIMO技術是目前5G性價比最高的技術,該技術可以讓運營商充分利用現有4G網絡,讓流量擴容。
“近年來電信運營商花巨資建立了4G網絡,如果全部基站都要更換的話可想而知是多大的開支。”吳純勇說。
據媒體報道,中國三大運營商需斥資1800億美元建5G移動網絡,比它們在4G網絡上的總投入增長約48%。
與此同時,5G也預示著更大的市場。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到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將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
吳純勇表示,5G的未來不再只是滿足“刷微博、下電影”等消費模式,“現在的物聯網、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技術都對無線網絡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產業無疑也將成就5G的發展。”吳純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