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印度一枚重要的導航衛星IRNSS-1H發射失敗,印度版北斗系統再次遭受挫折。
原計劃中,這顆衛星將頂替2013年發射的IRNSS-1A衛星失效的導航功能。IRNSS是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Indian 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簡寫,而1A號衛星是該系統的首顆衛星,發射于2013年。
圖:IRNSS由7顆衛星組成
從命名中就可以看出來,印度這個導航系統的規模是比較有限的,它只有7顆衛星。和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北斗二代(35顆衛星系統)、歐洲伽利略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相比,IRNSS更類似于中國北斗一代的定位。
由于3臺銣原子鐘全部出現故障,1A號衛星失去了精確的計時能力——而極高精度的時間信息,是完成定位計算的核心關鍵;1A號衛星因此無法再作為導航衛星使用,只能通過功能降級,主要用于通信等其它目的。
圖:右下角的兩個密封汽缸結構,就是伽利略衛星的兩臺氫原子鐘
印度本國沒有制造星載原子鐘的能力,其星鐘是進口瑞士斯派特泰公司的產品——而巧合的是,此前爆發大規模星鐘故障的伽利略系統,采用的也是同一公司的產品。目前看來,斯派特泰公司在星鐘的設計、制造、測試等方面,很可能存在非常嚴重的缺陷。
圖:整流罩分離失敗,大悲劇啊
圖:正常的話,應該先整流罩分離,然后衛星分離并進入軌道
為了減小飛行阻力、特別是保護衛星不直接暴露在高速氣流中損壞;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時候,火箭必須用一個低阻力外形的外殼將衛星包裹起來,而在太空中打開、拋棄外殼,并釋放衛星到正確的軌道上。
導航衛星發射失敗,印度太空夢遭重挫
圖:IRNSS-1G號衛星
此次印度發射失敗的原因,就是作為衛星運載工具的PSLV火箭在發射過程中,整流罩未能成功分離。當時衛星雖然成功的與火箭的第三級分離了,但最后的結果是衛星被關在整流罩里出不來,真是好大的杯具。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各國對于火箭級數的定義是有差異的。主要是助推器是否算成獨立的一級,因此印度和俄羅斯的新聞中,同一款火箭報道出來往往會比中國多上一級。
印度的PSLV火箭在此前保持了較好的發射成功率,此次失敗之前連續成功了36次。此次失敗是設計缺陷引發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不排除是制造裝配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
不過基于傳統,印度要是搞砸了什么事情,多半就會有人說是“國外反印勢力亡我之心不死”,要不是巴基斯坦就是中國在使壞,這次也沒有例外。發射失敗后很快就有印度人宣稱,他敢打賭是中國人黑進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網絡,修改了火箭的相關代碼導致了此次事故。
目前還不清楚事故原因何時能夠查明,但不管怎么說,1H發射失敗以后,印度人總得再打一個衛星上去把1A的缺口頂上,也就是快則今年慢則明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