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從工信部獨家獲悉,經過近半年的遴選工作,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title="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target="_blank">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已基本確定,進入公示環節。據悉,共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新疆等25個省市區的97個試點項目入圍,涵蓋了石化、鋼鐵、航空、汽車、制藥、新能源等多個制造業領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表示,和歐美等國相比,我國工業體系較為完善,內需市場巨大,人力資源豐富,通過發展智能制造,對持續拉動制造業和經濟發展大有裨益。他舉例,發展高端數控機床將促進汽車、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領域的水平提升,而這些行業均有完備的產業鏈和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前從工信部獨家獲悉,經過近半年的遴選工作,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已基本確定,進入公示環節。據悉,共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新疆等25個省市區的97個試點項目入圍,涵蓋了石化、鋼鐵、航空、汽車、制藥、新能源等多個制造業領域。據工信部介紹,為推進智能制造產業政策落地,將加快上述項目部署,并將總結試點示范經驗并在各行業進行推廣,同時在此基礎上盡快形成后續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作為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核心抓手,目前各界對智能制造的發展高度重視。我國先后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以此形成了制造強國戰略政策體系。上述三大政策都對我國智能制造的未來發展做出詳細規劃,并指出智能制造不僅是我國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還關系著制造強國戰略的成敗。為此,工信部等部委還出臺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等多項政策,并于2016年展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
據悉,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已基本確定,共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25個省市自治區的97個試點項目入圍。
從入圍項目具體內容看,此次試點示范項目涵蓋了眾多制造業領域,不但包括石化、鋼鐵、有色、航空、汽車、制藥等多個傳統制造業產業,還涉及航天、航空、高端裝備制造、機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等我國正在積極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試點示范工作還根據目前的行業趨勢和消費趨勢,遴選了多個具有融合發展特性的項目。例如,福建省的衛浴產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西服生產數字化車間、櫥柜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項目,以及山東省的服裝網絡協同制造、高端紡織服裝個性化定制等項目。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解讀相關政策時介紹,根據工信部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將是未來中長期實現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以及全面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為此,工信部將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在今后一階段,陸續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時還將以試點示范等措施,面向重點行業的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范,力爭形成一批融合發展行業的優秀解決方案并加以推廣。
辛國斌此前還在多個公開場合透露,未來還將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相關政策的落地,除了在有色、稀土、紡織、家電等傳統行業進行試點示范和推廣外,還將以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推進綱要等政策為抓手,加快在5G、物聯網、車聯網、智能交通等新型領域布局。
隨著各項智能制造產業政策逐步落實,各界已形成共識,智能制造在未來制造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將更加重要,除了帶動制造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外,還將創造新一輪產業機遇。券商研報認為,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升級的最優方向,而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行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在政策助力下,智能制造毫無疑問將是未來中長期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領域,并將成為創投新熱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智能制造涉及集成電路、自動控制、新一代通信技術等眾多領域,其發展勢必促進這些信息技術子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將最終應用于制造業,因此會對工業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個性化制造、自動化等制造業領域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表示,和歐美等國相比,我國工業體系較為完善,內需市場巨大,人力資源豐富,通過發展智能制造,對持續拉動制造業和經濟發展大有裨益。他舉例,發展高端數控機床將促進汽車、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領域的水平提升,而這些行業均有完備的產業鏈和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經濟參考報)
延伸閱讀: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名單公布 近半企業在沿海地區
10月16日,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從名單顯示的項目所在地來看,97家企業中有46家來自沿海地區。
根據《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7)》,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智能制造就緒水平相對領先。臺達集團中達電通副董事長曾對經濟觀察網稱,就機器換人方面沿海地區企業相對積極,這是近年沿海地區勞力數量不足的一個體現。
具體來說,“互聯網+”的趨勢為內地的服務業帶來新一輪就業趨勢,讓很多內地年輕人可以不用來沿海地區打拼,這同時也帶來了沿海地區的一線工人不足。
“中國大量企業面臨著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局面”,這個結論來自中國企業調查數據中心聯合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2015-2016年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CEES)報告》,其中舉例,廣東制造業員工的實際工資在2013-2014年增長了5.8%,2014-2015年增長了8.3%。
根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布的《關于開展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本次被推薦為示范的項目,須已投入運營,且在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
率先形成示范是關鍵,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楊咸武曾表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有重重阻礙,辦法在于打造一批智能設備、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智慧企業等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示范,并形成可復制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