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清潔低碳的能源來替代傳統不清潔的、高碳的能源,是中國能源革命的核心任務。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預計可再生能源將進入大范圍增量替代和區域性存量替代的發展階段。
中國新能源發展舉世矚目,引領能源改革與能源轉型大潮,與航母、高鐵等成為新時代中國閃亮的名片。翻看2017新能源產業成績單,新能源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透露,截至去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6.56億千瓦,新增裝機規模占全球增量40%左右。
近年來,我國能耗總量有所下降,能源消費粗放浪費的模式明顯改觀,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據人民網此前報道消息稱,預計截至2017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17.7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38.1%,比2012年上升9.6個百分點,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
在供應端,可再生能源已成我國新增電力主力,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顯。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能源供給質量實現重大變革,加快構建起綠色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包括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地熱能發電等,配合微電網控制技術滿足各城市供電能量自身的需求,有望逐步實現我國能源供給的平衡。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達7.3億噸標準煤。
作為清潔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風能、光伏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在近5年的砥礪前行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在建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發展的引領者。其中,光伏太陽能作為最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一直在努力踐行推動能源變革、綠色發展的使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光伏產業從無到有,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穩居全球首位。
在可再生能源迅速擴容的同時,我國也加快了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步伐。5年來,我國加快推廣應用296項重大節能技術,供電煤耗累計下降14克標準煤每千瓦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7%,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隨著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政策出臺和支撐新能源大規模友好并網的技術被攻克,新能源消納難題得到明顯緩解。專家表示,我國新能源產業已經走出了單純追求裝機規模的階段,正從新能源大國向新能源強國快速轉型。
除了技術上的突破外可再生能源發展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新能源集中與分散發展并舉的格局正逐漸形成。在風電方面,由于“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問題難解、大規模風資源被開發,分散式、低風速風電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在光伏方面,家用光伏是未來分布式發展的最大的亮點和新的增長極,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的數據顯示,家庭戶用光伏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法。
清潔能源的持續擴容與綠色經濟的大力發展,未來將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之一。僅在光伏發電方面,考慮到電力需求增長加快、光伏發電的成本快速下降、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加快等因素,未來幾年光伏發電發展仍有空間。相對應地,未來5年,中國仍將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無可爭辯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