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讓人類的生活更便利,然而隨著應用日趨廣泛,目前許多連網裝置事實上根本就不具備應有的網絡資安防護設計,導致使用者的隱私暴露在極大的風險底下,因此如何維護網絡安全,顯然已成為物聯網時代不容忽視的首要課題。
在PC問世初期,同樣也不具備防范計算機病毒的功能,不過由于早期網絡尚不普及,就算有計算機感染了病毒也并不容易往外擴散,因此還不至于成為一項太大的問題。
然而在網絡已經普及化的現在,消費者使用的PC、手機與平板都早已安裝了各種防毒軟件來抵御病毒與黑客的攻擊,但其它新興連網裝置的防毒能力卻遭到了制造商的忽視,形成網絡資安防護工作上的一大漏洞。
在這些物聯網裝置里面,許多內建不再進行更新的過時防毒軟件,或著使用無法更新,以二進制程序碼而非真實原始碼所寫的裝置驅動程序,另外有的廠商則是直到產品生產階段才進行安全測試,就算發現問題也已經來不及再做任何修改。
因此,連網裝置的制造商必須認真看待物聯網時代的網絡資安問題,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規劃加入可更新的防毒軟件與驅動程序,以及其它安全防護功能,即便只是加入強制要求使用者在第一次登入裝置時必須變更帳號與口令的設計,都可以對防范入侵帶來很大的幫助。
此外,即便是制造商已經為連網裝置加入應有的安全防護設計,這些裝置在出廠后也應該要能夠讓內建軟件定期予以更新。目前大部份的連網裝置都不具備系統定期更新功能,許多甚至在出廠后就不再給予更新。
一旦這些裝置停止更新的時間越久,抵御黑客攻擊的能力就會跟著快速下降,因此在連網裝置中加入自動系統更新的設計,將能夠確保系統永遠保持在最新的版本,對于維護系統安全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項關鍵。
最后,隨著各種網絡安全防護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不論是制造商或系統商都應該要積極采用這些新的解決方案,以便抵御網絡黑客與時俱進的攻擊能力。在這些新的技術當中,象是俄羅斯的資安公司Xage Security便開發出一種運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在各種連網裝置之間建立安全連結的解決方案。
其它近年來興起的技術還包括:裝置對裝置的雙重認證、生物識別、數據全時加密、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來找出物聯網的安全漏洞,以及建立一個讓數據在裝置與系統之間進行傳輸時必須事先認證的應用程序接口(API)安全執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