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自動化對工作崗位的威脅比預想的要小。經合組織是一個由高收入國家組成的政府間組織。這項新研究與牛津大學學者卡爾?弗雷和邁克爾?奧斯本在2013年發表的一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形成了對比。后者警告稱,美國約47%的就業崗位面臨“自動化”的高風險。弗雷和奧斯本的研究為最近關于自動化的爭論定下了基調。
但是,根據經合組織的分析,這些目前的擔憂有些過頭了。研究人員發現,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只有14%的工作是“高度自動化的”,這意味著他們的自動化概率是70%或更高。這些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日本。這一預測遠沒有弗雷和奧斯本的預測那么糟糕,盡管它仍然意義重大,相當于約6600萬人失業。
該報道指出,例如,僅在美國,由于自動化,將會有1300萬個工作崗位被銷毀。“失業不太可能全國平均分配,但這幾次的事故的確導致了大量的失業。”研究人員寫道。
但是為什么這個新的估計與弗雷和奧斯本的不同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經合組織關注的是那些在高度自動化的工作中存在的難以自動化的任務。
舉個例子,想想工廠里的機器操作員。盡管他們的一部分工作可以自動化,但他們可能還有其他的責任(比如管理庫存和監督初級員工),而計算機無法做到這一點。再想想美國制衣廠的工人和越南的工人之間的區別:美國工廠更有可能在技術上先進,而典型的工人每天可能會涉及到更多的非例行任務,這些任務都是無法自動化的。
這說明,預測自動化將如何以及在哪里產生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
盡管經合組織預測,失業總人數將比人們擔心的要少,但報告強調,對目前勞動力市場已經受到威脅的群體來說,影響仍然很大。
正如研究人員所寫的那樣:“自動化的風險并不是在工人之間平均分配的。”最可能被自動化的職業通常只需要基本的教育水平。這也意味著,自動化對年輕人的影響不是普遍的。研究人員注意到,20%的年輕人在做低技能工作,34%的銷售和個人服務的工作可能遭受自動化。
這些趨勢尤為重要,因為它們表明,即將到來的失業浪潮將如何進一步分化高收入、高技能的工作和低工資、不安全的工作。
上個月發表但又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強調“技術將毫無疑問帶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同時,研究人員寫道:“重要的是,不要忽視為年輕工人和低技能工作崗位提供再培訓和社會保障的重要性。”
即將到來的自動化浪潮可能不會像我們之前所擔心的那樣具有破壞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