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首個多對比度的定量圖譜磁共振成像技術MAGiC在中國正式上市。此項技術可實現一次掃描提供10種不同對比度以及5種不同定量圖譜,傳統需要20分鐘以上的掃描可在2分30秒左右完成,同時醫生可以更加靈活且回溯性地對圖像進行各種調節,獲取更多有價值的定量圖像數據,幫助醫生進行更優的臨床決策,同時拓展更多疾病研究的可能。
北京醫院攜手騰訊覓影和GE醫療磁共振產品部,成立“醫學磁共振影像人工智能聯盟”
MAGiC定量圖譜技術,首次實現了磁共振的圖像從常規灰階圖到組織定量圖譜的轉變,可以得到純粹的定量化數據。MAGiC技術一次掃描可以得到多種不同對比度的圖像,包括T1、T2、T1 FLAIR、T2 FLAIR、STIR、DIR(雙翻轉)、相位敏感翻轉恢復圖像和質子密度加權圖像,超越常規MR圖像質量的同時,提供了更多的對比度圖像信息。在操作層面,首次將MR掃描帶入后參數成像時代,操作技師無需進行任何參數調整即可進行掃描,掃描完成之后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動態調節對比度。MAGiC技術目前搭載在GE最新、最高端的3.0T Pioneer平臺之上,一次掃描只需2分半鐘,就可以獲得全腦定量圖譜。
工作人員正在講解定量圖譜磁共振成像技術MAGiC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放射學、神經學與神經外科學教授,美國神經放射學會會長、醫學博士Howard Rowley表示:“MAGiC能夠同時提供更高水平的治療效率和組織界定,后期處理的靈活性源于一次掃描中涵蓋不同組織對比度的各種關鍵圖像序列,這是突破性的成就,讓醫生能夠利用圖像對比度的變化而獲得更有價值的決策信息。同時,由于縮短了掃描時間,這對加快大腦治療進程和提升患者舒適度來說是重大進步?!?/p>
此外,MAGiC可以生成定量圖譜,以實現進一步的組織分析,這是實現精準影像的關鍵。測量T1、T2弛豫時間和PD質子密度值可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多決策支持信息,洞悉疾病變化,實現更精準診斷。
北京醫院放射科陳敏主任一直在進行磁共振神經掃描方面的研究,探索阿爾茨海默病癥等老年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預測。此次,北京醫院攜手騰訊覓影和GE醫療磁共振產品部,成立“醫學磁共振影像人工智能聯盟”,共同開展多中心合作項目,借助MAGiC定量圖譜成像技術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進行人腦神經退行性病變以及腫瘤方面的臨床研究,通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技術應用,深入老年疾病的研究。陳主任表示:“神經掃描大約占所有磁共振掃描的30%,MAGiC技術帶來的創新,將改善醫生進行神經掃描和診斷的方式。定量圖譜不光可以看形態,還具有定量標準,結合人工智能,這種數據對于早期發現腦部退化異常的病變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