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地平線正式宣布成立地平線工程院。地平線工程院致力于將地平線領先的芯片與算法能力工程化、產品化,以滿足市場端對于優質AI產品的蓬勃需求。除加速AI產品落地、以“算法+芯片+云”的獨特戰略打造頂級AI產品外,地平線工程院還將持續發力優秀工程人才的挖掘與培養,為公司工程化、產品化人才戰略提供“資源池”保障。
地平線認為,現階段而言,工程化、產品化能力是人工智能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能力。在經歷了過去幾年中的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積累后,2018年的AI行業將是比拼應用落地的重要年份。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企業,不僅僅需要在學術層面具備頂尖技術水平,更需要具備將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腳踏實地產品的能力。需要以產品實現技術與應用場景的對接,讓人工智能技術真正為人們的生活服務。有鑒于此,地平線成立工程院的一大初衷就在于推動AI產品實現場景落地,并將從系統和服務層面實現產品穩定性和易用性的優化,從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的珠穆朗瑪峰”這一最早由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提出的理念正逐漸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共識。而在地平線看來,積極探索技術高峰固然重要,而將這些業內領先的技術通過工程化落地賦能不同產品,從而將技術能力轉化為切實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樣是公司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
AI領域的人才短缺不僅表現在基礎技術研發領域,在實現工程化與產品化的轉化中也同樣存在人才缺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廣泛深入的應用和實體經濟表現出日益迫切的智能化需求,整個AI行業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和技術的人才,更需要能夠在工程與產品化方面進行獨立探索和解決開放問題的人才。因此,地平線工程院的另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吸引和培養相應的工程化、產品化人才,從整個公司戰略層面扮演優秀工程人才的“資源池”角色。
地平線CTO兼工程院院長吳強博士表示,成立工程院其實可以理解為地平線產品化戰略的集中體現。“地平線此前一直作為技術服務商與機構展開合作。但隨著公司的逐漸發展壯大,企業外部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產品沉淀需求,與此同時,公司的市場定位也在逐步拓展;另外一方面,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也亟需更加系統化細分化的產品規劃與職責分工。”區別于地平線的基礎技術研發部門,地平線工程院將力求根據具體場景中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產品設計、研發,并提供后期技術服務。“地平線工程院將系統性能、穩定性和產品體驗作為指導工作的重要指標。未來,在地平線以產品落地推動人工智能助力各行各業的道路上,地平線工程院將扮演‘催化劑’的角色。”吳強稱。
地平線高清智能人臉識別網絡攝像機,內部搭載“旭日”1.0芯片,該攝像機可應用于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領域
從團隊和人才戰略角度而言,地平線工程院的成立也是一次“承上啟下”的工程能力整合。立足于具備核心優勢的“算法+芯片+云”戰略,地平線目前已經成功切入部分對人工智能要求較高或者應用場景具備較大想象空間的行業中。依托核心的AI芯片技術以及基于AI芯片技術的系列產品,目前,地平線可向合作伙伴提供多層次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并已經智能駕駛、智慧城市、智慧零售三大場景中的多個頭部標桿企業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比如智能駕駛領域與奧迪、長安、博世,智慧城市領域與上海臨港新區,智慧零售領域與百麗、龍湖地產等。
對于AI創業公司而言,技術研發、產品落地、商業合作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沿的技術能力是科技企業的硬實力,也是立身之本,產品化與工程能力則是商業化的保障,也是企業市場價值最直接的體現。地平線深信:技術研發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將技術最終沉淀為產品“研以致用”,并最終以技術和產品賦能萬物,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才是地平線將一直為之奮斗的真正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