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科電力設計院院長弓傳河在相關研討會上,就水面光伏電站建設與前沿技術經濟性分析與業界展開深入探討。
近年來,隨著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增加,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我國廣闊的水域空間卻為水面光伏電站的發展提供了充裕條件,有效地突破了土地資源對光伏發電應用的制約。同時,由于水冷卻的效果,漂浮式光伏系統的發電量比屋頂或地面光伏發電系統有所提高。因此,水面光伏項目帶來的水生態改善與光伏發電雙重效益,使二者相得益彰,和諧并行發展。
憑借經驗豐富的項目開發團隊及全方位專業服務體系,晶科電力在全國投資興建的電站總容量已突破3.2GW,僅領跑者項目就已實現建成電站6個,裝機規模突破450MW。今年5月,由該公司承建的我國最大領跑者水上漂浮發電項目在山東濟寧正式告捷。鑒于水上項目的特殊性,晶科電力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的方案,利用浮體架臺(HDPE構件)支撐太陽能電池板,將系統分為59個1.6MW光伏發電單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面面積,實現平均每年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1078 萬 kW·h。
此外,在水面光伏電站運行過程中,水下易造成垃圾淤積,導致設備腐蝕、運維通道堵塞等問題,這是對企業運維工作提出的一大挑戰。面對水面光伏運維難題,晶科電力表示,公司可借助基地綜合技術監測平臺,實現對基地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對電站進行實時監控、分析,及時對問題進行修復,為項目投資者帶來電站資產穩步增值。
弓傳河表示:“隨著領跑者電站投入運行,相關運行數據得以不斷積累,加之新設備、新方案的出現,更有利于光伏電站進行優化設計和改進,從而提高電站系統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最終實現提高光伏復合項目綜合收益比,推動光伏市場整體穩步可持續發展。”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