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聯網和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新興產業的日新月異對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產品設計日益復雜,測試時間日益縮短,人員配給不斷縮減。因此開發速度和時間對項目至關重要,用戶構建測試系統需要考慮兩大因素:第一,提供更高的測試吞吐量和測試速度;第二,軟件和應用程序的開發時間足夠短。在這樣的趨勢下,功能固定的封閉的測試系統無法滿足新型測試需求,測試系統需要更多自定義,廠商僅需要提供編程API,可定制的硬件和支持服務,這樣用戶就可以定制滿足需求的測試系統。
面對用戶對自定義測試系統的需求,PXI技術優勢盡顯,NI自動化測試市場副總裁 Luke Schreier介紹,“PXI創建于1997年,目前有60多家供應商,2000多種模塊,技術不斷更新,市場份額在不斷增長。PXI技術具有更高的測量品質,低延遲、高吞吐率,軟件自定義功能,集成定時和同步,高性能處理能力,減小尺寸、重量產生的功耗。創建二十多年來,NI相繼引入了PXI VNA模塊、矢量信號收發儀VST模塊、PXImc技術、FlexRIO獨立控制器等模塊,持續引領PXI技術不斷突破。”憑借諸多技術優勢,PXI平臺已經應用于航空航天與國防軍工、院校科研、汽車、半導體等領域。
NI自動化測試市場副總裁 Luke Schreier
PXI技術驅動跨界融合
技術進步日新月異,而且技術和應用在不斷融合,測試測量領域也要應對跨界融合帶來的挑戰。Luke Schreier分析了PXI在跨界融合方面的優勢,“第一,PXI考慮到了技術可能的變化,因此采用模塊化,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靈活地加入新的技術,比如5G,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需求,用戶可以按照不同區域定義5G的研發側重點;第二,PXI雖然是硬件平臺,但是軟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人工智能的算法需要在載體上實現,基于PXI和軟件定義,工程師可以更加專注于算法研究,把底層運算交給PXI系統,交給CPU、FPGA、GPU處理,基于軟件可定制開發算法形成商用的硬件研制;第三,PXI測試平臺應用廣泛,并不是專門的半導體、汽車測試平臺或者軍工和航空航天測試平臺。它的優勢在于,在不同的領域可以互相借鑒測試方法和測試技術,通過PXI平臺的調接,可以把其他領域的方法結合到新的領域里面。”
在環保及地域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國內電子產品也非常注重升級換代,力求從原來的制造大國升級為制造強國。NI亞太區市場總監湯敏認為,“知識產權(IP)和算法是產業升級換代的核心部分,NI PXI平臺具有自定義、模塊化、開放性等特點,工程師在升級系統和開發產品時,可以更加關注能夠復用和傳承的算法和IP。隨著產業升級換代以及跨界融合,知識產權(IP)更值得投資。因此產業IP的復用以及在不同領域的相互借鑒是PXI提供的核心優勢。”
在本次媒體會上,NI還針對跨界融合向與非網記者介紹了三個本地案例,其中航空工業北控所C919、ARJ21和AG600的鐵鳥試驗,這種大型復雜的控制系統,需要良好的系統架構設計及控制擴展性,周期長,項目多次迭代,PXI靈活的架構支持多種機型項目擴展和迭代;清華大學硬件在環仿真系統,基于PXI快速構建面向智能駕駛線控底盤硬件在環仿真平臺,方便擴展,從傳統汽車測試快速切換到智能汽車測試;關于恒潤科技車載娛樂信息系統測試,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從單一功能發展為多媒體信息交互系統,集成度增加,基于PXI可快速實現集成式車載娛樂信息系統測試,并易于擴展。
在硬件領域的積累是進軍半導體測試領域的基礎
當前,國內對半導體產業的設計和制造進行大力支持,因此涌現出一批針對芯片設計的創業公司,他們的產品同樣需要進行快速測試,NI推出了InstrumentStudio軟件,可以對半導體測量領域的設計和生產起到簡化的作用。在產品設計的不同階段,測試工程師會花費大量時間用在對不同儀器之間的數據關聯和數據比對上。而在生產測試中,生產車間調試工程師甚至可能會投資單獨的硬件來監測測試數據或調試自動測試設備。
InstrumentStudio可一步將配置文件導出到編程環境中,實現編程環境中儀器的快速配置而無需再次進行參數設置,極大簡化了不同任務之間的測試環境關聯。 除了這一功能以外,測試工程師還可以在執行測試序列的同時運行InstrumentStudio來監測PXI儀器的狀態,從而簡化調試流程。通過編程環境和儀器交互環境配置之間的無縫交互,InstrumentStudio可優化完整軟件工作流程的開發流程,可以幫助工程師最大化PXI儀器的投資回報。
在半導體測試方面,PXI技術可以使實驗室自動化設計程度更高,更易于擴展和升級,測試速度加快很多,在產品量產階段,為產線標準平臺設計更高的吞吐量,實現更高的成本效益。用戶在統一的平臺上,可以最大化復用代碼、算法和硬件資源,更易于對比數據,部署周期更短。
關于PXI技術和傳統半導體測試廠商的對比,Luke Schreier 坦言,“NI是基于PXI開放式測試架構進行的,相對于傳統的半導體測試廠商,這種方式優缺點兼而有之。以數字芯片為例,傳統測試廠商在內存、CPU方面有深厚的積累,它們對芯片有定制化平臺的測試能力,但是對于模擬信號、數字信號、射頻信號、混合信號等新興芯片,PXI開放式、模塊化的優勢更明顯。我們不僅涵蓋數字端,也覆蓋模擬端,我們把兩點結合在一起提供混合信號測試。從市場來看,芯片領域未來的趨勢是混合信號、‘射頻+數字’、‘數字+模擬’的形式。縱觀整個半導體測試行業,我們和傳統半導體測試企業定位不同,它們在數字端有優勢和積累,我們基于PXI系統有優勢,我們想在模擬信號和射頻信號上帶來創新的方式。”
湯敏補充NI和自身的比較優勢,“NI在硬件領域進行了多年投資,比如,源測量單元可以輸出直流信號,可以廣泛用于半導體實驗室的研發中,而RF在量產測試中基于PXI平臺量產測試是核心部件,這些BST硬件投資使我們能在半導體測量市場進行快速拓展。另外,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售后服務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對于中國市場,我們配備了本地工程師團隊進行售后支持和服務。從實驗室認證到量產之間的銜接,也是NI獨特的地方,NI一直在強調我們是開放的平臺,我們把實驗室測試的配置、算法,在量產測試中可以直接導入和比對。這樣NI在國內設計公司和量產廠商之間建立起橋梁,在半導體產業中提供獨特的價值。”
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讓PXI枝繁葉茂
PXI技術在業界被廣泛應用,這得益于其廣泛的生態系統。如果把PXI TAC比喻成一棵大樹,NI提供的是樹干,客戶和的合作伙伴就是樹枝和樹葉。不僅有國際合作伙伴,更多本地廠商和本地合作伙伴也在加入這個生態系統,它們扎根在這棵大樹上,應用于5G、智能汽車、通訊等不同行業,讓用戶的算法和IP不斷快速迭代。湯敏相信,“算法的開發迭代以及PXI生態系統對于中國產業升級非常重要。”
NI大中華區銷售總監喬巍補充,“我們業務團隊要與國內廠商進行深入合作,以更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PXI的開放生態系統,不僅在技術上可以開放,讓不同廠商加入進來做模塊,而且通過各種合作,讓PXI的整體產品供應滿足技術融合的需求。另外,通過與客戶的合作,我們能夠預測到未來的技術趨勢。關于本地支持,從2013年開始做1.0版本,現在已經成功實施2.0版本。在技術融合的大趨勢下,我們能夠繼續加強對中國本地客戶的維護;不僅在我們平臺上提供解決方案,甚至在軟件開發方面,依靠NI的開放性,我們能夠從過去的商務開發過程,延展到技術解決方案,再到我們產品上,這些都是本地的團隊在做。我們把中國市場的需求反應到產品中,從而更好通過本地市場生態系統的打造,最終以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來服務本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