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杰科技是國內半導體功率器件龍頭企業,依托從原材料、設計、制造、封裝到銷售一體的IDM模式,其產品線涵蓋半導體功率器件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智能電網、光伏、消費類電子、LED、通訊等領域。公司自成立以來快速成長,近五年營收復合增速接近30%,毛利率和凈利率中值分別為35%和18%,處于業內領先水平。
功率器件景氣高漲
半導體功率器件屬于半導體行業三大分支之一,主要用以實現電能的處理與變換。功率器件作為介于電子整機行業以及上游原材料行業之間的中間產品,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及核心領域之一。據ICinsights數據,2017年全球半導體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為215億美元,預計2022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場將增長至287億美元。
功率器件市場應用廣闊。根據Gartner統計,2016年汽車、消費電子、工業領域分別占比40%、13%和27%。預計未來包括電動汽車、新能源在內的新興應用將持續拉動功率器件的需求。汽車是功率器件的主要下游應用之一,電動化趨勢下,汽車將新增大量與電池能源轉換相關的功率半導體器件。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全球電動汽車會在2020年從現在的310萬輛增加到1300萬輛,并以24%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的12500萬輛。僅以新增量估算(不考慮存量更替),未來三年電動汽車的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將新增50億美元。
功率器件以8寸(及8寸以下)產線為主,當前全球范圍內大部分晶圓廠已逐漸將產能由8寸轉向12寸,導致8寸產能增長有限。在MOSFET需求上揚、同時指紋識別IC等產品擠占8寸產能的情形下,功率器件的供給愈發偏緊。2017年延續至今,MOSFET、二極管等元器件紛紛漲價。據富昌電子數據顯示,通常MOSFET、整流管和晶閘管的交貨周期是8-12周左右,但到2018年二季度部分MOSFET、整流管和晶閘管交期已延長至20-40周。在當前全球供給相對緊缺,漲價行情延續的態勢下,國內功率器件廠商伴隨新建產能的釋放有望迎來搶占市場的契機。
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據賽迪顧問數據,2016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包含器件、模塊以及功率IC)達到了1496億元,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市場。然而供應鏈仍然由國外廠商所主導,國內產業當前處于起步和加速追趕的階段。尤其在MOSFET、IGBT等中高端產品領域,國內80%以上依賴進口。當前國內功率器件廠商在部分中低端產品上已具備國際競爭實力。以二極管為例,根據工信部數據,國內二極管及類似器件近三年的出口額已超過進口額,有望率先實現替代進口。
揚杰科技主要競爭對手來自強茂、臺灣半導體、敦南科技等臺廠。至2017年公司營收規模與強茂、敦南科技進一步縮小,市場份額正不斷提升。
產能釋放帶動業績向上
揚杰科技半導體功率器件產品系列齊全,品種繁多,具體包括功率器件芯片、功率二極管、整流橋等100多個系列,3000余品種。在產品適用范圍上,公司產品適用于光伏、汽車電子、智能電網、LED照明、家用電器等多元化領域。其中,公司的光伏二極管占全球份額的30%左右,產能排名全球第一;在智能電表用貼片式整流橋二極管領域列居國內第一,市占率約40%。目前公司光伏業務板塊占公司營業收入的20%左右,汽車板塊占公司營業收入的5%左右,電源類占比40%左右。
從未來五年規劃出發,公司深耕功率半導體領域,沿著建設4寸、6寸、8寸晶圓產線 (硅基)和對應的中高端二極體、MOSFET、IGBT封裝工廠路徑,同時并行建設碳化硅基同類晶圓和封裝產線建設,有序推進。目前,公司4寸線晶圓產能全球第一,為100萬片/月,主要生產常規二極管芯片,包括GPP芯片、車用大功率二極管芯片等;6寸線目前以平面型肖特基二極管為主,2018年年底產能有望爬坡至4-5萬片/月。揚杰科技在晶圓制造與封裝產能上具備先發優勢,同時公司二極管業務毛利率水平較高,價格話語權較大。
揚杰科技先從下游銷售環節突破客戶,然后逐漸往中游封裝模組環節,上游晶圓制造/設計,與原材料硅片環節延伸,實現各環節自供替代,在內生外延雙驅動下有望快速發展。
公司長期成長路徑清晰
中信建投表示,功率器件行業未來需求穩健,國內廠商正迎來替代良機。公司發展思路穩健清晰,IDM各環節能力全面均衡,經營表現良好,有望率先受益。看好公司長期成長,持續推薦。預計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0元、0.92元和1.19元,考慮到年底估值切換,以2019年30倍PE給予6個月目標價27.6元,給予“買入”評級。
國聯證券表示,公司作為功率器件后起之秀,“內生+外延”的發展路徑清晰,持續推進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碳化硅項目的研發及產業化。預計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1元、0.93元和1.20元。考慮公司未來三年盈利復合均速為28.67%,按PEG計算估值區間在33-36倍;再結合公司細分領域龍頭地位和歷史PE,給予35-40倍估值,維持“推薦”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