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工信部與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當天下午,一場主題為“開啟汽車新時代”的高規格論壇于大會同期舉行,參加這場論壇的既有一汽、豐田、戴姆勒、吉利、比亞迪、北汽等傳統汽車制造企業,也有小鵬汽車這樣的造車新勢力,更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以及博世等互聯網與科技巨頭,可以說,這場論壇幾乎囊括了整個汽車產業生態。
這場論壇的規格有多高?請看參會嘉賓名單: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工信部部長苗圩、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北京市市長陳吉寧,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徐和誼、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Hubertus Troska(唐仕凱)、豐田汽車副社長吉田守孝,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論壇期間,這些嘉賓分別從不同的視角闡釋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進程、趨勢和未來前景。
智能網聯:中國汽車工業的新機遇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汽車制造業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逐步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相布局的戰略制高點,而在這場競爭與協作并存的全球汽車產業大變革中,中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亦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機遇,未來中國汽車產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
在唐仕凱看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在于規模,中國市場還擁有全球最年輕、最具創新精神、最具互聯網精神的客戶群體。中國的年輕人比其他國家的人更歡迎使用網絡應用,而且更快能夠接受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他確信,現在的中國是引領全球潮流的先鋒。
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Hubertus Troska(唐仕凱)
“汽車最好的未來正在迎面而來,那將是一個零事故、零排放和勇往直前的未來。”唐仕凱說,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分享出行和電力驅動四大趨勢將改變全球的汽車產業,而中國將是汽車產業轉型的前沿。
馬化騰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正在成為多個創新領域的交匯點,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5G時代的迭代、智能制造的探索和新能源的應用,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治理,這幾方面都共同期待汽車產業成為一個突破口,而智能網聯汽車正是這些突破與創新的共同載體。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李書福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是智能,本質是汽車,特點是通信基礎設施網聯化,前提是確保交通安全順暢高效率。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關注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漏洞發現與應急補救、行車安全與惡意控制、網絡邊界與系統自主,其中操作系統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部件,也是整部汽車的大腦,所有應用程序都在操作系統上運行,操作系統的健壯性、安全性是決定智能網聯汽車命運的關鍵。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對國家和用戶而言,安全與隱私保護是第一訴求,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核心技術是用錢買不來的,而且會越買越被動、越用越依賴,必須自己研發、持續創新、迭代發展,這種路徑雖然起步艱難、過程曲折,但前景廣闊,”李書福強調。
開放合作:汽車生態鏈的共同呼聲
開放與合作,是本次論壇期間各大佬均談及的話題。
在馬化騰看來,今天,閉門造車已經不再成為可能,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完成擁有智能網聯汽車所需要的全部資源和能力,開門造車正在成為現實,大家需要通過跨產業協作共建新生態。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傳統汽車的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一起攜手,沉下心來打磨三個最基本的基本功:網絡連接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安全。
開放、安全、政策與基礎設施,李彥宏認為這是智能駕駛產業發展需要的四個方面關鍵因素,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所以我們需要開放和合作,我們做過的東西拿出來和你共享,你沒有必要再做一遍了。”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
王傳福表示,智能化的關鍵是開放,目前大量的智能化技術為通用技術,只要各方開放平臺就能實現共享、互聯、互通,集成創新。
唐仕凱也指出,實現智能網聯汽車,還有更多的法規方面的重要課題需要解決,而這不是單個的人或者企業能夠解決的。
開放合作已經成為共識,汽車制造企業與BAT等互聯網和科技巨頭的合作也日益緊密。
“我們非常愿意成為汽車產業的數字化的助手,”馬化騰說。目前,騰訊云已經為車企提供大數據的應用和決策平臺,覆蓋生產、銷售、售后的整個產業鏈,還可以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穩定可靠的云計算能力。騰訊在云計算平臺也做了探索,可以為車企帶來助力,特別是騰訊能提供高精度地圖、模擬仿真、數據服務三大平臺。
他還特別提到,自動駕駛要經過大量的實車路測,而騰訊的仿真平臺可以,充分發揮游戲引擎、虛擬現實和云游戲技術的優勢,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道路環境和交通流量,來進行仿真測試,從而幫助車企縮短開發時間,降低測試成本。
2017年4月,百度開放其Apollo平臺。Apollo僅僅開放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生態,有接近130家的生態合作伙伴入駐Apollo平臺,除了戴姆勒及其他整車廠,其他的Tier 1、Tier 2、芯片廠商、科研機構等都在使用Apollo平臺。
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全面開放以來,朋友圈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有100多個企業機構和其建立了聯系,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微軟等11個企業機構與比亞迪開展合作。此外,比亞迪結合自身優勢,致力于成為智能汽車硬件平臺的提供商,上個月比亞迪在深圳召開全球開發者大會,面向全球開發者開放了汽車上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聯合互聯網、AI、汽車、出行、高校、保險、設計公司一起參與。
巨頭布局:挑戰背后的廣闊前景
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大勢所趨,但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對于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項挑戰,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協作創新。
萬鋼在論壇期間表示,目前中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仍然存在以下四點問題:尚未形成發展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國家戰略,頂層設計不清晰,導致方向難以聚焦,資源難以整合;關鍵領域的技術基礎還比較薄弱;信息、通信、汽車、交通等產業和技術跨界融合亟需加強;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加強。
在何小鵬看來,做智能汽車的挑戰巨大,因為智能汽車是唯一的年銷售過百萬的、零件個數過萬且代碼量過百萬的軟硬件產品,“這是全新的挑戰,對所有企業都是,這種挑戰也會帶來大量的機遇。”
正是基于這項挑戰背后的機遇,傳統車企、創業公司、互聯網巨頭以及零部件供應商都在積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相應研究。
馬化騰認為,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正在拉開序幕;上半場是消費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而汽車產業正是騰訊進行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重點之一。“工業制造業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汽車又是工業制造業中的重中之重,智能網聯汽車一定程度上寄托著我們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夢想。”
北汽也在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如今這家汽車制造商已經與百度、博世、科大訊飛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
在本次論壇期間,北汽集團正式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五年行動計劃,即“海豚+”戰略。徐和誼表示,過實施“海豚+”戰略,到2022年北汽集團將力爭實現所有的產品具備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智能駕駛和智能互聯功能,力爭成長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智能網聯科技創新中心與智能網聯汽車企業。
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北汽集團將聚焦四大戰略:智能技術方面聚焦智能駕駛、智能網聯關鍵技術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智能駕駛圍繞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高精度地圖、線控平臺、電子電氣架構、功能安全等關鍵技術,智能網聯圍繞著安全網關、5G、V2X、云控平臺、生物健全,AR、HUD等關鍵技術,全力打造技術的核心競爭力;智能產品方面專注于領先的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產品的規模化落地,全面推進L2及L2.5級的智能駕駛規模化的量產應用,加快建立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全新平臺,在2022年之前實現L3級智能駕駛的規模化量產,開展L4級相關產品的開發、測試和示范;智能生態方面加強高性能傳感器、預控制器、計算平臺、自動駕駛系統、高精度地圖等產業鏈布局;智能交通方面,結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京雄高速、雄安新區和北京智慧城市需求,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良好的示范應用。
董揚建議,政府部門應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促進產業間的合作,創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并支持產業創新基金的發展。整車企業要重視基礎設施和共性基礎的研究,組建專門的人才隊伍,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并且要重視并購新技術公司;零部件企業要重視新技術的研究和產品的發展;企業還要做出計劃,增大對標準化工作的投入。此外,還要用好資本的力量。
“未來千鈞,眾擎易舉,我們未來一起努力,一定使智能駕駛早日到來。”李彥宏在演講中的這句話,道出了各方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