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可以被看作是初創之時的特斯拉,兩者之間又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本文為您細細道來。
蔚來,2013年初的特斯拉
特斯拉在2012年年中開始交付Model S產品,到2013年一季度才有能力進行量產,交付4900輛。而蔚來在2018年6月開始交付ES8,2018年三季度交付3268輛ES8。
蔚來在2018年9月交付了1766輛ES8,按此產量估算季度產量約為5300輛,跟特斯拉2013年一季度生產水平接近。而達到這一水平,蔚來用了一個季度,而特斯拉用了三個季度。
產能快速增長的原因
蔚來高于特斯拉的產能擴張速度的原因就在于蔚來不是自己制作汽車,而是交給JAC(江淮汽車)來生產,而JAC擁有年產百萬輛汽車的產能。
蔚來聚焦在有競爭優勢的地方:設計、技術和品牌,雖然特斯拉也有這方面的優勢,但是它選擇自行生產,因此面臨了生產困境和資本壓力。不過,蔚來計劃在2020年同樣會自行生產汽車,但這是后話,并不會影響其當前的產能擴張。
蔚來的技術水平
蔚來有自己的技術,盡管大部分是在模仿特斯拉,但是更加高效。
1、跟特斯拉一樣,ES8(以及未來的車型)具有OTA(空中)更新功能,這領先于多數生產商。
2、ES8是第一款使用Mobileye EyeQ4芯片的汽車,而特斯拉曾經率先使用Mobileye EyeQ3芯片。EyeQ4芯片應該和特斯拉的HW2-2.5解決方案有同樣競爭力,同時非常高效(約3W消耗)和更便宜。最重要的是,使用Mobileye芯片將減輕Nio的大部分驅動輔助研發費用。理論上,EyeQ4可以達到L3自主性。
3、ES8的設計是為了與特斯拉Model X在加速等重要高端配置上具有競爭力,但是目前70kWh電池的續航里程偏低。蔚來希望能提供一個充電器和電池替換網絡,同時寄希望于國內建設大型國家電網支持的充電網絡的國家政策。
4、ES8包含一個人工智能個人助理,可以通過語音識別完成一些普通任務。
5、通過應用訪問汽車的功能。
成本優勢
蔚來在國內生產制造汽車,相對于特斯拉在美國建廠生產的成本,根據特斯拉的報告,蔚來有55%到60%的成本優勢。此外,蔚來在國內還享有政府補貼優勢。補貼后的ES8定價為6萬美元,而特斯拉Model X75D定價為13.4萬,是ES8的兩倍多。而按照取消補貼后的定價7萬美元,及Model X75D在美國的定價8.3萬美元,兩者差距不大,但未來成本更低,利潤率可能會更高。
規劃更現實
蔚來在規劃上面更加現實和克制,所以對資本的需求并不如特斯拉那么高。
1、蔚來并不強調更高水平的自動化,預計2020年達到Level4水平,這也只是因為EyeQ5支持這一水平。
2、不追逐電池生產水平,因為這方面的價格戰非常激烈。
3、不追求自行生產汽車的能力,目前兩款汽車(ES8和ES6)均由JAC生產。
4、不投入非核心產品,不像特斯拉在半導體、太陽能等方面的投入。
更好的策略
特斯拉在高端電動轎車(Model S)之后,推出了高端但復雜的SUV (Model X),但隨后卻推出了低成本轎車(Model 3),而不是另一款SUV。市場對SUV的需求越來越大,以更高的價格和更大的銷量來銷售它們稍微容易一些,因此在Model Y之前推出Model 3似乎有點失策。
蔚來則是在推出高端SUV (ES8)后又推出一款低成本SUV (ES6,將于2019年年中開始交付),這種策略似乎更加有效。SE6在享受補貼后的定價大概為4萬美元。
此外,蔚來還將通過JAC生產ES6。到2019年底,蔚來的目標總產量將達到10萬輛左右。在可比時間(2014年底),特斯拉的年生產能力約為5萬輛。而2020年蔚來將推出第三款大眾車型,在可比時間(2015年),特斯拉只推出了第二款產品Model X。
估值
如果將2018年三季度的蔚來看作是2013年一季度的特斯拉,那么,2013年4月1日特斯拉的市值約為67億美元,而三個月后,市值暴增至210億美元。而目前,蔚來的市值大約為80億美元,跟特斯拉2013年一季度市值接近。
特斯拉的優劣勢
特斯拉具有蔚來所沒有的優勢:品牌。這對特斯拉的產品銷售和溢價都有一定的優勢。但另一方面,特斯拉負債太多,時刻面臨債務危機,而蔚來則不會。同時,特斯拉和蔚來都面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問題,傳統汽車生產商正在進入這一市場,并且可以利用傳統的業務對其進行補貼,進而搶占市場、摧毀利潤,這對兩者來說都是挑戰。
結論
整體上看蔚來可以跟特斯拉相提并論。在生產策略上蔚來似乎比特斯拉更具優勢,同時專注的戰略使其對資本的需求更低,不會面臨特斯拉所面臨的中短期破產危機。